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上,是建国55年来广东省在广州地区以外投资最大的文化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13万平方米,博物馆藏品规模确定为3万件。根据“整体开发、原地保护、就地展示”的原则,博物馆的建设注重海岛和海滩的原始地貌和
据悉,广东海上丝绸博物馆是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古船的龙骨。博物馆主体工程的灵魂是“水晶宫”,为一巨型玻璃缸,水深12米,其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与“南海Ⅰ号”沉船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致,“南海Ⅰ号”沉船打捞出水后,将从海底平移到“水晶宫”内,供人们观赏,游客将可以看见水下考古工作者潜水发掘打捞文物示范表演,其模拟海底环境对古代木质沉船保护、展示及考古研究作业的展示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多见。
游客有多种方式参观“南海Ⅰ号”:一是通过地下一层的水下观光廊(“水晶宫”两侧通道)环绕参观;还可以进入全景观察舱,经过电脑对轨道的设置,感受趣味盎然的全方位观察模式,进行三维参观;还可以站在水晶宫的楼面参观,楼面距沉船最高23.6米,站在楼面上将对沉船一目了然。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明清时期,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有3条航线。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访粤,标志着美国直达广州的航线开通。
有足够的史料和文物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始发港是广州。目前保存在广州市内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共有20多处,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光孝寺、清真先贤古墓、华林寺、莲花塔、沙面西式建筑等,其中怀圣寺就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清真寺。目前广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宋朝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唐朝,其实不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四大发明的三项发明在宋代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技术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宋代的GDP占当时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是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两宋的对外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涌现出广州、泉州一类港口城市。据西方史学家的研究,两宋的对外年贸易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同年的总和,中国商人几乎控制着从中国沿海到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的主要港口。
用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教授的话来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