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双好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撰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密切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在地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份,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成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所
企业的社会责任
李淑英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撰文认为,企业组织是通过与社会建立契约而获得合法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由一系列的契约所规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规定了企业有义务遵守其与社会达成的契约,要求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期望,为社会和经济的改善尽自己的义务。企业与社会的契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社会契约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变化改变了契约参与人的行为策略,通过重复博弈重新形成新的契约。
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
时家贤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5期撰文认为,和谐社会需要制度来维护。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权益,使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制度是政府用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手段。公平正义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和进步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和合理的社会状态,社会公平正义不会自动生成,市场经济机制本身也无法完成维护社会公平的重任,只能由政府来完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而政府只能靠制度。在制度框架内,才能使每个人都拥有基本的权利,拥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党的凝聚力的形成及其历史经验
黄明哲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认为,党的凝聚力的形成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阶段,党的凝聚力是我们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保证,也是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关键因素,回顾党的凝聚力形成的历史,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从中可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一是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党的凝聚力得以形成的首要条件;二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根本条件;三是反对宗派主义,严禁一切派别活动,是维护党的凝聚力的必要条件;四是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是党的凝聚力永驻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