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开陈学忠家的水龙头,清澈的水汩汩流出,记者捧起一口水一饮而尽,有一股山泉水的甘甜味道。“水不苦吧?”陈学忠指了指20米开外的山坡上的蓄水池,“那就是我们的‘自来水塔’,蓄水池的水引自几公里外的山泉,水质不亚于城里卖的矿泉水。”
陈学忠是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马场乡台子村的普通村民,台子
织金县水利局局长黄智勇介绍说,台子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在2005年底建设完工的,共建成水池12个容积328.5立方米,包括6个取水池和6个蓄水池,建成小水窖126个。工程建设总投资42万多元,其中国家补助26.35万元,剩余资金由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工投劳解决。6个取水池的水源比较稳定,近两年来没有出现干涸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台子村全村139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从深夜走山路挑水喝,到“放心水”引入每家每户,台子村村民在解决日常饮水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正是我国广大农村大地全面铺开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真实写照。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目前各地已纷纷启动或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湖北省2005年启动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在建项目覆盖了16个血吸虫病重疫区县和70个县市区;山东省2006年投资近亿元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规划解决全省饮水安全问题人口326.51万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供水工程总数为3555处;山西省把解决全省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列入了2006年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
各地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使得2006年全国又有2897万农村人口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是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水利部截至2004年底的统计显示,全国有3.23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34%。按地区统计,其中西部地区人口为1.25亿人,中部地区为1.38亿人,东部地区为6985万人。例如,在淮河沿岸农村,居民面对的是常年处于5类水质的淮河及其支流,喝上干净水成为这里农民的奢求。饮水不安全,对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尽快让3亿多农民早日喝上放心水,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农村饮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将原定“十一五”时期解决1亿人饮水安全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决定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3.2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安全饮水设施建设,今年再解决32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表示,水利部已经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作为全国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将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
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在如何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上,水利部门提出了多种思路。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李代鑫表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其他设施建设统筹考虑,距县城、集镇自来水厂较近的农村居民点,可依托已有自来水厂,进行扩建、改建,辐射延伸供水管线,发展自来水;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可建设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方,可建设雨水集蓄工程。对有可能移民的居民点,修建临时性供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