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上海市卫生局向全市医疗机构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建立医德档案制度的通知》。通知规定,今年将给14万医务人员全部建立医德档案。一旦发现有收受“红包”、商业贿赂等行为,医务人员将被取消当年评优、评职称资格或给予缓聘、解职待聘等处理。看到上海市卫生系统强化医德的做法,人们不由得感到欣慰。
近些年来,医疗现代化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努力追求的目标。不少医疗机构都在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改善病房条件上加大了投入,医院的这些硬件建设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无疑是必要的。然而,一些医疗机构走向了极端,将硬件条件视为医疗现代化的唯一考核目标,盲目地追求硬件发展,有的甚至达到了崇拜的程度;而对于医德、医风、医疗仁慈等等软件考核,却采取了忽视、轻视,甚至是鄙视的态度。个别医疗机构追求经济量化和创收,出现了医德、医风等方面的严重问题。这种“医德缺乏症”,引发了众多的医疗纠纷,导致群众对医疗的投诉不断增多,一些医疗机构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缺乏医德,任何现代化医疗设备都难以发挥出应有水平;缺乏真诚服务,任何高明的医生也难以达到顶峰的医疗境界。医学大家林巧稚曾说:“只专不红与现在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我是一个大夫,大夫有大夫的道德!我看了40多年的病了,哪个人应当收留住院,哪个人不应当收留住院,要看她的病情,不看她是谁。”正是因为把医德放在了职业首位,林巧稚才成为我国医疗界的楷模。我国上世纪70年代的“赤脚医生”,因为普遍具有较高的医德,虽然那时医疗器械有限,但还是“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由此获得了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的赞誉。可见,只有切实将患者当作亲人和朋友,童叟无欺,良心行医,那些拥有科学含量的器械才可能“插上医疗科学的翅膀”,达到更上一层楼的“世界水平”。
医疗机构在实现医疗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将医疗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硬件的现代化。除了关注硬件的发展之外,还要关注职业精神的建设。医疗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医护人员都具有高尚的现代医德。只有这样,医疗机构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尊重,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进而从根本上消解医患矛盾,排解医疗纠纷。上海市卫生系统建立医德档案,加强自律,强化自身监管的做法本身,体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医德”。这一强化医德的作为,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发挥了诚恳、主动、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此举必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医疗行业走上更加健康、更加和谐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