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盟的“天然气敏感症”

2007-04-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李力 我有话说

近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闭幕的天然气出口国论坛宣布,与会国暂时没有建立“联合体”的计划,这使欧洲媒体热炒的要出现“天然气欧佩克”的传言顿时没了市场。

去年8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要加强双边合作。此举引起两国天然气的主要消费者――欧盟的警觉。英

国《金融时报》继而披露,北约经济委员会向欧盟委员会发出一份内部报告称,俄罗斯可能联合阿尔及利亚、卡塔尔、利比亚、伊朗和中亚国家成立“天然气欧佩克”,以增强其政治实力。今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伊朗提出建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建议模棱两可的表态、俄阿进一步达成有关天然气资产交换的协议、委内瑞拉积极撮合,“一个类似欧佩克的天然气联盟”似乎呼之欲出。

实际上,欧洲分析家早就指出,由于市场运作、管线运输和输出国利益分散等原因,天然气出口国无法在短期内组成类似欧佩克的联合体。既然专家的论证已经证实,俄和伊朗等国组建“天然气欧佩克”操纵市场价格,讹诈欧盟等天然气消费国的假设不能成立,为何欧洲媒体仍乐此不疲呢?

首先,“能源巨人”俄罗斯翻云覆雨的政治手腕使欧盟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目前,欧盟近40%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新成员国73%的天然气需从俄进口,波罗的海三国对俄天然气的依赖为100%。2005年的俄乌天然气纠纷,充分暴露了欧盟对俄能源依赖的安全隐患。近年来,俄倚仗“能源牌”频频出击,更使欧盟对俄的不信任感明显增强。

其次,俄罗斯的“帝国外交”与欧盟的“多边主义”理念渐行渐远。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前苏联对欧洲的巨大安全威胁的阴影仍未散去。普京政府将庞大的自然资源优势作为撬动地区和全球格局的杠杆,重塑其影响,使欧盟对俄罗斯融入“大欧洲”的可能,产生了新的怀疑。

第三,内务掣肘,使欧盟面对日益强大的俄罗斯“底气不足”。欧宪触礁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成员国数量迅速增加造成欧盟内部利益分歧扩大,决策效率降低。面对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压力,欧盟在整合内部能源市场、实施共同能源政策方面难以取得进展,只得以进一步降低能耗作为缓解对外能源依赖的主要措施。

对自身能源安全的担忧和对俄罗斯能源外交的疑虑,在欧洲舆论场得到充分反映,欧洲媒体对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举措显得异常敏感,其对“天然气欧佩克”的炒作便是一例。(本报布鲁塞尔4月1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