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4月12日电(记者李陈续)每天一大早,丁文凯师傅就会按时打开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环城路路口的书报亭,迎接结束晨练和赶着上班的顾客――今天还不到九点半,他就卖出了将近20份报纸。2003年失业的丁师傅,是当年赶上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建设徽风书报亭而重新上岗的,在安徽各地,已经有1200多
“我们推进建立覆盖全省的徽风书报亭项目,正值国家对外承诺将放开报刊分销市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陈强向记者介绍,一个报刊发行总量超过100万份,拥有九报三刊的报业集团,通过构建全覆盖的发行网络,实现占领舆论阵地和零售市场的一致,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谋划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筑文化阵地、打造就业平台的思路,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于这个有利于党报发行、报业发展和吸纳下岗工人就业“一举三得”的项目,省有关部门立即列入省级再就业重点项目和“五个一批”再就业重点项目,纳入全省城市文明创建规划,并对徽风书报亭的建设和经营,予以小额贷款扶持、税费减免以及用电优惠等政策倾斜。一路绿灯,使徽风书报亭很快在15个省辖市及18个县城落地生根。
在建设过程中,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把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招聘下岗失业人员进亭就业,对经营者免费进行岗前培训,给每个亭长1个月至3个月扶持期,免费提供配送服务,积极帮助他们拓宽经营渠道。公司将报刊经营的主要收入让利给亭长,通过开展物流配送、户外广告等其他业务来增加效益,使徽风书报亭成为安徽第一个覆盖全省、单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最多的有组织就业项目。负责项目实施的徽风公司,因此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致力于扩大党报影响力和净化文化市场,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在徽风书报亭运营过程中的一贯原则。2004年“七一”前夕,作为省委机关报的《安徽日报》首次亮相徽风书报亭,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从今年3月开始,徽风公司加强了对进亭党报销量统计工作,精心选择党报零售点,扩大了党报进亭量,销售情况进一步看好。同时,徽风公司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严把书报亭的报刊进货关和销售关,通过对自营配送和委托配送加强督查,日常巡亭重点检查进亭报刊质量,有效地堵住了非法、黄色出版物的源头,对净化和规范文化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从淮北平原到长江两岸,从城市的街道、社区到黄山景区,广大读者随时都可以从用白色塑材建成的书报亭购买到各种报刊。徽风书报亭,已经成为江淮大地上亮丽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