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拘一格”育人才

2007-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雁 我有话说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由中专升格仅三年,副教授以上教师由原来的10多位迅速增至70多位,实现了同类院校用十年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陆建洪教授告诉记者,“对人才来说,物质不是唯一要素,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事业环境。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打破人才成长

‘台阶论’,是学院师资队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所在。”

破常规,“高平台”促人才成长

2006年7月,陈堂敏从广东一所职业学院正式调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他告诉记者,让他“怦然心动”的,不是40多万元安家费,“学校的‘人才使用观’打动了我,领导班子确立的‘能者上’观念深入人心。他们引进我,不是摆样子、装门面。”引进不到3个月,陈堂敏被破格任命为学院机电系副主任,还被学校推荐为2006年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并获通过。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现有机电系、贸经系等七个专业系的基础上,对系部设置进行优化整合。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都需要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因此我们还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三年内重点引进80名各学科的高层次或高技能人才。”学院党委书记李唯青告诉记者,“这迫使我们在人才使用上要有新的观念。除对他们实行物质政策倾斜外,更重要的是打破用人常规,给平台、压担子,促使他们在事业上早出成果。”

事实上,与陈堂敏一样被“破格”引进的“外来户”有很多。2006年3月,正值苏州经贸职技院新校区建设之际,校园信息化人才紧缺。从一所工程类大学引进的陈志峰博士,上班第一天就直接到工地报到。他对数字化校园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学生从进校门、上网到用电用水,全部在“一张卡”上实现,成为国际教育园内系统集成度最高的学校。十月,新校区建设竣工,陈志峰被破格提拔为“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主任”。

拓渠道,“宽口径”育“双师型”队伍

“2004年6月至今,我们引进了159位中青年人才,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对师资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课题。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是‘上得了课堂,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人才,这是学生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自组建高职院起,在专业课教师中实行“访问工程师”和“项目工程师”制度。他们每年要利用假期,深入到专业对应的企业、行业一线,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或产品开发。工商系的四位教师到企业进行管理软件ERP项目的实施后认为,“四个月的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财务、人力资源等相关行业领域的前沿信息,还系统掌握了业务技术流程,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与教学科研能力。”

学院一方面支持教师对实践性强的课题研究,降低对纯理论研究支持的比重,对教师的考核也注重实绩,提倡实践冒尖、鼓励成果创新;另一方面,出台“硕博工程”,“逼”教师在学历上更进一步。目前,全校已有硕士和博士86人,在读66人。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观,学院还建立了“兼职教师库”。聘请有特长的能工巧匠或具有职业资格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数达到专业课与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25%左右。

陆建洪告诉记者,“3年内,我们要使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学院“土生土长”培育出来的第一位教授张建华,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申报的《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课程》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二类课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