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明确提出教育要“向郊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向基础薄弱区县、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使北京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塑胶操
市委、市政府关注的是农民的根本利益
门头沟区所有农村完小以上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达到了平均每2名教师拥有一台计算机,小学生平均12人1台、初中生10人1台计算机的水平,所有完小以上学校都建起了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并按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完小以上所有学校实现“校校通”,即各农村中小学都能以不同方式与互联网连接。农民们满意地说:“我们的孩子终于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高质量教育了。”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如此这般满意的农民已经遍及北京所有农村。
北京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但全市62%的面积是山区。目前,全市共有普通中小学2017所,在校学生102万人。其中10个远郊区县有中小学1129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56%;在校生48.8万,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48%。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首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北京市委、市政府看到的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2010年首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要突出三个倾斜:即向郊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向基础薄弱区县、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使全市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资料显示,北京市从2003年开始,市级教育费附加每年至少投入一亿元,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培训教师等项目。据统计,市级财政补助区县基础教育发展的经费逐年增加,已从2001年的4.6亿元增至2006年的16亿元。
“十五”以来,市政府每年以为市民办实事的形式,优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002年,为133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备生活用车,解决山区寄宿学生上学难问题。2003年,农村中小学全部取消明火取暖。2004年,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医务室。2005年,为5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2006年为600所农村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教学设备推进农村地区素质教育。这些措施使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下转3版)
(上接1版) 政策倾斜使山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2006年,市区两级在房山区投入3.3亿元,按照新的办学条件标准新建改建4所寄宿制中学,在2006年秋季将9所山区中学的2600名学生一次性迁出,为外迁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学习补助,统一安排交通问题。同时利用腾出的校舍进一步整合资源,将31所山区小学合并为13所,实现山区小学一次性聚集。用中小学调整后的人力、校舍和设备资源发展学前育和成人教育,实现了山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也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密云县举办31所寄宿制中小学,容纳6000多名住宿生,所有寄宿制学校均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配备住宿设备,所有住宿生的床单、被罩、枕巾等生活用品也均由政府统一配备。全县对住宿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市级财政采取倾斜政策,优先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设备配置和干部教师培训,为远郊区县配备计算机36790台,多媒体1920套,建设电子备课室279个。远郊区县通过骨干光纤连通北京教育信息网,布局调整保留的近千所农村中小学全部建成校园网。
如何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北京市教委的办法是:组织优秀教师利用网络对农村教师进行备课辅导、在线答疑;为密云、延庆等区县的200多所学校配备多媒体授课平台;组织东城区将优质网上课程资源与昌平、延庆、平谷等区县的师生共享;依托北师大、首师大、北京教科院等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模式与策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等实验,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应用。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网上办公、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师生电脑作品制作比赛、优秀网站评比引导学校在应用上下工夫。
“最优秀的教师都在城里,能请来吗?”
教育需求日益增加的农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我们更需要最优秀的教师,能解决吗?
北京市、区县就在引进大学毕业生、评优评先、骨干教师评选、改善待遇等方面对农村地区给予政策倾斜。2003年到2005年三年里,远郊区县共引进1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选派农村中小学教师出国培训247人次。
这还不够。农民们说,“最优秀的教师都在城里,能请来吗?”北京市千方百计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倾斜农村,突出骨干,服务急需”的原则,组织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讲学收徒。据统计,到2006年初,有121名农村青年教师在特级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研员与100多名远郊区县青年教师结为师徒。各区县也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提高津贴标准、建立浮动工资制度、骨干教师奖励制度等措施,提高农村特别是山区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据了解,从2006年起,北京市要求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特级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或城镇一般中小学兼职支教,完成不低于480课时的支教工作。各区县对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做了相应的安排,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指选定了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10所高校,分别与10个远郊区县开展对口支援。帮助开展教师培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百”指市教委组织103所城市优质学校与103所农村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签订了对口支援五年协议书;“千”指市、区县每年选派100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为农村学校送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水平的课堂教学;“万”指配合团中央和团市委的优秀大学生志愿到农村工作的号召,选派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任教,为农村学校输送新鲜力量。北京市还实施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每年从城镇中小学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一年,同时,还选派2000名左右的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
怀柔一位家长说:“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农民的孩子绝对不会落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