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产业大国不等于信息化强国

2007-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谷 我有话说

当谈到我国信息化事业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乐观地说,我国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二大国,信息产业产值已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5%。然而,这样的乐观并不能掩盖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根据世界经济论坛今年3月底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我国信息化水平已连续两年下滑,落到第59名。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我国不是信息

化强国,而且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信息化相对水平还在下滑。

说中国不是信息化强国,有的人会不服气,会说中国每年生产9300万台电脑,生产4.8亿部手机,生产了7400万线程控交换机……确实,从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能力来讲,我国是信息产业大国,“中国制造”的电子信息产品撒满了世界每个角落。但是,信息产业大国并不等于信息化强国。

在研究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研究信息技术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方面,世界经济论坛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推出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是公认的权威。世界经济论坛的排名比的不是信息产业规模。如果单论信息产业规模,排在《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前三名的丹麦、瑞典、新加坡,都比不上中国。世界经济论坛的排名比的是信息技术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渗透与扩散程度,比的是一个国家根据自身的长处和不足,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新机遇的能力。它的排名标准,叫做“网络准备指数”。

“网络准备指数”包括三个方面:与信息化相关的商务环境、政策环境和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国民、企业和政府从信息技术中受益的准备程度(即上网普及率等);最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在信息时代,世界经济论坛研究报告所关注的“网络准备指数”,对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国民幸福程度的增进,具有更加直接的效应。

对于我国的信息化事业而言,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并非唯一的警钟。听一听来自前沿的科学家的声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4月16日表示,我国在核心信息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两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的平均利润率已降到不足4%。长此以往,我国将被技术进步边缘化,只能以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的利润。

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指出,排在前列的国家的成功,在于很早就将工作重心放在教育、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渗透和扩散上。为什么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渗透与扩散水平?强调渗透,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需要不断深入。强调扩散,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应用人群需要不断扩大。通过渗透与扩散,可以扩大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人群,根据网络效应原理,网络的效能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信息化水平将呈现爆炸性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还在不断增大,如此下去,如何发挥网络效应?

信息产业很重要,在今后还应该继续发展信息产业。但是,信息产业产值的增加不能解决提升全体社会成员信息获取能力的问题,也未必能解决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离开信息,人们几乎寸步难行。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应该放在提升国家、企业和全体社会成员的信息获取能力上。世界经济论坛的排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反思,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为什么我国信息化相对水平反而下降?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显然出现了某种问题,这是信息化战略本身存在缺陷,还是在执行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延续那种只抓信息产业的繁荣,不抓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的做法,将会使我国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面临失去机遇的危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