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重庆开幕的第十七届全国书市,也可以说是第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去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全国书市”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展会之一。从“书市”到“图书交易博览会”,名称更换的背后是理念的创新和内涵的拓展,这
从“六”到“九”
自1980年开始举办至今,全国书市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六大功能:出版物展销、成果展示、图书订货、业务研讨、信息交流和倡导阅读。本届书市则将“六”拓展为“九”,增加了版权贸易、产业拓展和出版博览三项新功能,进一步充实了“交易”和“博览”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从本届书市上看到了历届少有的印刷、纸张、油墨、版材等相关产业展示,以及中国雕版印刷展、中国版本图书展这样以前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的书业文化展览。
功能的拓展源于理念的创新,这在“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这个新名称上已经得到了清晰地体现。“图书交易博览会”更符合图书产业的实际情况,意在打通产业链、联通上下游,而不仅仅是看书卖书。
在创新的同时,书市的传统功能也在本届书市得到了加强;尤其是在倡导阅读方面,本届书市新鲜多样的各种活动反响热烈,令人眼前一亮。评选优秀写书人、编书人、售书人、读书人、评书人、藏书人的“六评”活动,书市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的“六进”活动,“新闻出版单位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活动,重庆首届民间读书节活动,全国书市广场推广活动,以及开幕式上由农民、工人、学生、军人、居民、机关干部组成的“六进”方阵,都有效地扩大了书市的影响,吸引了更多的普通读者。
从嘉陵江到长江
本届书市为重庆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重庆市为迎接书市制定了《第十七届全国书市重点图书出版方案》,全市三家图书出版单位在书市期间推出重点图书3000余种。其中,重庆出版集团1400余种,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880种,重庆大学出版社650种。
一位重庆市政府官员感慨地说,这样的出版规模和速度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些重点选题如《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丛书》、《图说中国近三百年文化史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年画传全史》等受到专家好评;一些名家名作如毕淑敏的小说《女心理师》、叶兆言的小说《后羿》、李锐的小说《人间・白蛇传》则吸引了众多不同层次读者的目光。
对于重庆的新闻出版业来说,本届书市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点,书市所带来的发展动力,将引领重庆的新闻出版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天地,正如嘉陵江汇入长江。参展的许多出版单位都在这一届意义特殊的书市上表现不俗。以“雅文化、准学术”为旗帜的光明日报出版社带来了最新一批“光明学术文库”丛书,其中的《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近代书画市场与风格变迁》等,反映了所在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光明学术文库”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定,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正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品牌。湖南出版集团则推出了“六大主题图书集群”:主旋律图书群,如宣传全国十大优秀少先队员的《成长的榜样》,反映新农村建设中党的基层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第一支书》等;原创文学图书群,如严歌苓的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等;湖湘文化典籍图书群,如《里耶考古报告》、《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郭松焘全集》等湖湘文化典籍;世界性畅销图书群,如《难以忽视的真相》作者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已经畅销欧美等国。此外还有经典名品图书群、心灵教育童书集群等,全方位展示了以湖湘文化为底蕴的湘书魅力。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书市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出版业正在由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业转变,中国出版业已经有实力在世界舞台上与国际同行竞争。正如嘉陵江汇入长江,中国出版业面对的也将是更加广阔的空间。(本报重庆4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