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以中国的声乐艺术而言,近些年来,我们的艺术团体和个人,以我们民族精彩的声乐艺术,昂首挺胸地跨入国际最高级别的艺术中心或剧场:维也纳金色大厅宋祖英独唱音乐会、吴碧霞亚洲巡回独唱音乐会、《和谐之声》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向世界各国
科学的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亟待确立
我国现代专业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从上世纪20年代创立,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和几代声乐家、教育家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体系。但是我国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标准与方向发展得很不均衡,或者说多数院校的声乐教育者还不明确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声乐人才,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如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研究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师生,以能否在国际上拿奖为第一目标,以唱外国声乐作品而自傲,而对如何唱好中国声乐作品研究较少;学习民族声乐的师生,民族自信心不够足,视野不够宽,常有低人一等的感觉。非音乐院校中声乐专业学生选习西方声乐艺术的,由于种种原因,只能蜻蜓点水唱些皮毛;选学民族声乐的学生,多以当红歌星为榜样,也只能囫囵吞枣,唱个大概,深度精度都不够。现代流行歌唱艺术,还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处于说不清和摸索的状态。传统的戏曲、民歌教育教学在现代社会发展条件下,如何继承、发展、创新,特别是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热爱民族声乐艺术,学习演唱民族声乐艺术,也存在着不足。虽然这几年相当部分的年轻人对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已开始有了喜爱的苗头,但还有教育体系的问题,也有宣传导向的问题。如果自己民族的下一代都不喜爱自己民族声乐艺术的传统,走向世界肯定是空话。
拿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为例。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已办了三届,总体上说,该赛事为我国专业声乐比赛创立了一个很好的中国品牌和平台。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选手(能入选参赛者多是国内各专业音乐院校的研究生,本科高材生或专业演出院团的演员)存在着过于注重声音和唱法(技术)的不足;在语言语音的准确,情感细腻的表达,人物在剧中的关系表现――即整体地理解、表达西方声乐艺术精华方面,仍然处于较弱的情况。按国际惯例设立中国优秀作品比赛的项目过程中,明显有两大问题:(一)组委会规定复赛的中国声乐作品曲目或给选手选择的中国声乐作品曲目面较窄。如果中国国际声乐比赛是作为一个宣扬中国声乐作品的平台,就应该从上世纪以来中国优秀的声乐作品中挑选出一系列优秀的歌剧和艺术歌曲曲目来供选手们选唱,才能达到传扬中华声乐文化的目的。也正因为外国人知道的不多,才更应藉此平台让他们知道我们有什么作品。(二)中国选手演唱本民族的声乐作品表现不尽如人意(除了第一届吴碧霞外),多数选手只注重唱法和声音,在完整地从声腔声韵、民族风格等方面细致地表达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上有所欠缺。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声乐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要科学地看待民族与美声唱法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今在声乐界,仍有一些人认为,只有美声唱法是世界公认的具有科学性的唱法,我国的传统戏曲及民族唱法民族性太强,无法走向世界;中国声乐只有超越民族的局限,才能走向世界。这种观点过分强调技术,忽视了声乐艺术本质。
唱法是什么?它是人类在演唱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能使人们更好地歌唱而又不损坏歌唱器官的各种方法和理论的总称(即指人们常说的歌唱的技能技巧和理论)。那么,凡是经过世界各国人民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摸索总结出来的训练歌唱的各种方法技能和理论,都应该是好的和含有科学性的唱法,否则早就被淘汰了。唱法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又带有一定的技巧,但这并不是说艺术就等于技术。它们之间有共性、能互相促进,但绝对不能等同起来。
艺术是一种感性体验,表达的是一种情感逻辑,有着求美和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是因为人类的感性体验是相通的。声乐艺术的本质是人类将自己创造出来的各种形式风格的声乐作品,用艺术歌唱的方式去表达真、善、美情感的形式。因而它是无国界的,是全人类共通的。例如: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央音乐学院自己培养的青年教师李M(唱电影《英雄儿女》中插曲《歌唱英雄的炊事员》的歌者)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音乐学院自己培养的青年教师吴碧霞,她们既能韵味十足地演唱好地道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又能演唱好经典的欧洲各种风格的歌剧、艺术歌曲。吴碧霞是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金奖获得者,到国外出演歌剧主角;同时也是中国声乐作品演唱比赛的第一名获奖者,获得了国内外声乐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她演唱的中外声乐作品根本就没有什么唱法上的绝对不同和矛盾,她不是外国培养的,却能自如地演唱西洋风格的声乐作品。她的成功是因为掌握了中外声乐艺术语言、风格的精髓,运用了好的唱功。一些外国声乐演唱者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个道理。如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获第一名的罗马尼亚女高音选手和获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优秀奖的爱尔兰男高音选手演唱的《同一首歌》、《那就是我》,感人至深,引起全体观众和评委喝彩。这说明唱法不能决定一切,只要能艺术地表达人类善良美好的真情实感,就是科学的,也一定就是世界的。
因此,我国声乐艺术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快的发展,就不能仅限于某种单一的声乐艺术形式或风格,而应当包括中华民族和世界上所有优秀的声乐艺术形式与风格。不要再迷惘于所谓的技术、唱法,也不要再争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孰优孰劣,更不要人为地以唱法把学生引向只能唱某类风格的声乐作品,而不屑其它风格的声乐作品。应当花更大的精力去研究不同国家、不同体裁声乐作品中的不同语言和风格,领会其中所要求的艺术情感和表达。我们要把培养既能演唱外国不同体裁和题材风格作品,也能演唱我国不同体裁和题材风格作品的声乐人才作为方向,如此,中国声乐艺术必将步步登高,阔步迈进。 (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