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动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2007-04-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常一青 我有话说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历史和现实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阔、民族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民族关系和谐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各个

阶段,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基本要素及其构成的社会环境贯穿始终,也是我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

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在创造各具特点的早期文明时,就已经在劳动工具、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特性。他们在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中华原始文明,并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各民族基本上是沿着“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规律向前发展的,并逐步形成了以炎帝、黄帝、蚩尤等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为首领的华夏、东夷、九黎、三苗等较大的部落联盟或族群。这些部落和群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披荆斩棘,顽强拼搏,相互促进。起源于这一时期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既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创业精神,又反映了远古时代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各个族群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过程。

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显示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雏型。史书在记载这个时期国内几个主要族群的关系时写道 他们由于生活地区邻近,风俗、习惯互相影响,文化、经济不断交流,各族群人民发生了更为密切的联系。春秋战国的几百年间,经过诸侯兼并,各民族之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一些民族的名称消失了,一些民族则同其他民族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血缘结合,在民族关系上互相融合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我国,从文明史的兴起到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的建立,民族关系在文化的不断交融中逐渐实现和谐,并在和谐中共同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任何民族的形成,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政治结构,其最高层次就是国家。民族问题与国家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同步进行的。当轩辕氏、神农氏、夷族、九黎、三苗等族群活动在中华大地时,“中华一体”的观念就已萌芽,如夏代“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大禹“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到了周代,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经过春秋战国,已形成华夷五方共称四海”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念。这种反映民族利益的政治结构是以一定的政治学说为思想基础的,即中华大地大一统的观念。

随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善,并随之升华。桓宽在《盐铁论》中曰 “我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肠疾于内,内外之相劳,非相为助也 唇亡则齿寒,支体伤则心?怛。故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桓宽能清晰地言明中原与边境、华夏与四夷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说明当时人们心目中已经存在着一个夏夷大一统的实体。除了民族观的一致外,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始终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问题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求中华民族解放;对内反对封建压迫,求各民族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宪法和法律上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明确规定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物质生产活动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伟大力量。一个民族的内部凝聚力,是通过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的社会关系而表现出来的。我国各民族彼此依存共生的团结关系,归根到底是由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所决定的。最先在汉民族中产生、确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经济,不仅是建立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而且曾是维系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纽带。而农业经济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范围内,又为商业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商业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汉族居住地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加强了汉族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也非常有利于各民族和谐共处。从地理上看,我国自然分成面向海洋的东部地区和背靠欧亚大陆的西部地区。若按南北划分,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亚热带,长城以南到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和中温带,长城以北为寒温带。整体而言,地域相接,四周又有天然屏障,自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东西两大部和南北三大带自然划分为农牧两大类和水田农业区、旱地农业区和游牧区。这两大类和三个发展区的各民族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从民族的分布来看,汉族主要居于内地,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带和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宜于精耕细作,经济较为发达,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从资源分布上看,民族地区草原、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特点和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牢固的民族关系。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