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石化工业的“倒班”工人,在15年的一线工作中,共发现隐患289项、规避8次装置停工事故。他参与的技术攻关,使得公司乙烯生产多项关键指标领先国内同行。所采用的创新操作法,因他而命名为“薛魁操作法”。
37岁的薛魁,是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青年技师、乙烯车间班长,近日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
当年刚毕业分配到独山子石化乙烯车间时,只有中专学历的薛魁,自己定位要踏实做一名出色的一线技术工人。在齐鲁石化实习期间,同事们都笑他是一个“不爱走直线、爱走弯路”的人:书上写了应该如何操作,可到了薛魁的手里,就不是“应该”、而是“为什么”了。工友们说,当年他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儿,“把师傅追问得都怕见到他”。
1998年,薛魁已是工人技师、能胜任分离工段全部岗位,此时却又向车间领导提出申请,想到裂解炉岗位学习。当时许多人不理解:干吗要自讨苦吃、重学岗位?因为这样意味着,他将从一个班长变为裂解炉操作工,工资奖金少了,而劳动强度却增加了,技术星级也从三星级降至没有星级。
事实证明,薛魁潜心学技术,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回报:由于在3个工段、16个岗位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他在全国石油石化企业2003年、2004年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中石油唯一一位“两连冠”得主。2006年,薛魁被聘为“中国石油首批技能专家”。
1995年,独山子14万吨乙烯工程顺利投产。作为乙烯装置的一名操作工,薛魁发现乙烯损失主要集中在乙炔加氢反应器的操作中,损失量高达2%~3%,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通过不断摸索,他归纳总结出了17条影响反应器操作的不利因素。乙烯厂采纳了他的对策后,将乙烯损失降低了近1个百分点,增效近300万元。
15年来,薛魁和同事们一起,彻底解决了乙烯装置生产的“两低一高”难题,使双烯、加氢汽油收率等大幅提高,增效近4.5亿元。他总结出的“薛魁操作法”,确保了装置长周期生产。此外,他还在生产中排除安全隐患近300项,在国家某重点石化工程项目中提出了多项重要修改意见并被采纳。
待人和蔼、笑起来露出一口洁白牙齿的薛魁,走到哪个车间,都会受到工友们的热情招呼。工人们用自己朴实的语言评价他,“好兄弟,不保守”。
在2004年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比赛期间,薛魁既是队员,又是教练员。在他的指导下,两名同事分别获得了第二名、第五名的好成绩。薛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后,积极参与公司的“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对新员工进行“传、帮、带”,与3名员工签订了“名师带徒合同”。还编写了《新员工培训五步法》《乙烯装置现场巡检经验总结》《装置关键点操作预案》等培训教材。
多年来,通过言传身教,薛魁先后培养出了1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省部级技术能手、3名高级技师、4名技师、47名高级工,他所在的乙烯车间成了名副其实的“技术明星车间”。
近日,当薛魁获得中国青年最高荣誉奖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消息传回新疆后,这个只有大专学历的“蓝领专家”引发大学生们热议。一名正在求职的石河子大学大四学生说:“从前我们向往‘白领’的‘小资’生活,现在才发现,不管是‘蓝领’‘白领’,要想成功,关键得靠真本领!”(据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