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领导干部要增强公仆意识

2007-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告诫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是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公仆意识的科学内涵

追溯历史,可以说公仆思想古已有之。从我国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官为民役”到近代孙中山的“百官皆人民之公仆”,从中国古代儒家的《礼记・礼运篇》到意大利诗人但丁的《论世界帝国》,公仆思想到处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科学意义上的公仆思想来源于法国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其经验教训时提出的重要原则。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虽然公社仅存70余天,但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30日,马克思发表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明确提出“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并强调公仆“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20年后,恩格斯在为《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导言中,进一步阐述了社会公仆的思想,并提出要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公仆意识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其内涵也有所不同。我们党强调的公仆意识,指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树立公仆意识,要有一颗公仆“心”、一份公仆“情”、一种公仆“能”。一个党员干部是否树立了公仆意识,关键在于是不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是不是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鱼水相依的感情,是不是有着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简言之,公仆意识就是领导干部应当具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有着丰富的科学内容,而最能反映其本质内涵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私奉献、为民服务。公仆意识的基本内容就是无私奉献、为民服务,也就是强调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大于一切的位置上,甘于奉献、为民造福。作为人民公仆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绝不能为个人或某个小团体的私利工作,要识大体、顾大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在执政为民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领导的本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必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权由民授、体现民意。权由民授、体现民意是公仆意识的根源所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是一切权力的主体和最终来源,是权力的所有者;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是权力的使用者。因此,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明确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摆正权力所有者和权力使用者、国家主人与人民公仆之间的关系,把权力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把职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待遇。既然明确了权力来源于人民,那么,领导干部作为人民权力的具体使用者,就必须体现人民的意愿,按照人民的想法办事,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坚持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自觉地对人民负责,做人民的公仆。

第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兴国安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坚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勤于政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正确看待政绩,绝不搞形式主义,做事讲求效率、注重实绩。求真务实,还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领导干部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领导干部绝不能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哲学,切忌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四,廉洁从政、依法用权。廉洁从政、依法用权,事关领导干部的公仆形象和党群关系,是公仆意识的应有之义。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发扬我们党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自重自爱,克己奉公,光明磊落,反对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树立廉洁公正的良好形象,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同时,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在法律范围内用权,提高用权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知法守法,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的良好工作作风,当好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坚决杜绝目无法纪,搞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家长作风。

增强公仆意识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一贯要求。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反复强调,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重申增强公仆意识,这既是党和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中国共产党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完全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党的宗旨办事,执政为民,勤政为民,做人民公仆。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选举自己的代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做人民公仆。第三,增强公仆意识,摆正公仆位置,重塑公仆形象,是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提出的客观要求。增强公仆意识,对于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净化社会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在工作中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领导干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处在中坚和骨干的位置,他们不仅是各项工作的领导者,而且还发挥着带头和表率作用。因此,当前强调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当然,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背离党的宗旨,侵害群众利益,败坏党的形象。他们有的脱离群众,主仆关系颠倒;有的个人利益至上,无视党纪国法;有的脱离实际,大搞形式主义。所有这些都是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的。

怎样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

第一,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我们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牢记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人民公仆,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心系群众,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强化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培养和增强公仆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加深与群众的感情,履行好公仆职责。领导干部还必须高度重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综合分析群众的愿望和想法,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把财力和物力投入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上,使人民获得更多实惠。领导干部必须发扬脚踏实地、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争取民心,促进党群关系和谐。

第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制度上摆正主仆位置,真正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增强公仆意识,核心是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而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考验,也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根本课题。领导干部必须懂得权力说到底是人民赋予的。要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以保障领导干部按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行使权力,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以形成浓厚的爱民、亲民、为民情怀。面对各种诱惑,领导干部要时刻提高警惕,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第三,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公仆意识不是天生固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因此,首先要对领导干部加强党的宗旨教育。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薄的情况,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灌输公仆思想,使其从思想上、理论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次,领导干部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增强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的能力。最后,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领导干部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特别要注意学习反映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知识,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

第四,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监督,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过程的监督,是加强监督的核心内容和实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权力使用的全过程必须符合民主程序,主动接受权力主体的监督。必须对重大事项决策权和财务支配权的运作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努力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惩治腐败机制,用机制管束领导干部,用制度规范执政行为,确保权力始终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要通过法律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渠道,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此外,还必须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对那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惩治,切实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执笔:王炳林  马慧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