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多吗――我国进入了大桥建设黄金期
在通天的青藏铁路上,各种功用的铁路桥展现出一道亮丽的“桥梁风景线”:桥墩高达52米的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千里青藏第一长桥清水河特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沱沱河特大桥,以及横跨昆仑、穿越唐古拉、雄贯拉萨河的众多大桥……
改革
30多年前长江上只两三座大桥,而现在长江上已建80多座桥,加上在建的共计百座,而黄河上也有了70多座桥;仅各种类型的斜拉桥一项,我国就已建成了100多座,成为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放眼全国,近15年来共建设了铁路、公路和城市立交桥15万座,总计8300多公里,平均每年约建1万座桥,这个数量是令人自豪和震惊的,我国占了当今世界上桥梁建设的一半以上,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桥梁大国!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工程院院士项海帆总结说,未来若干年,中国桥梁建设市场还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一个更加令世界瞩目的“大舞台”。我国的大江大河多,不少大城市也沿江靠海,桥梁建设是其一大选择。根据交通部制定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在这些主要国道线上将有更多引人注目的大桥建设项目。以“同三线”为例,从黑龙江同江市到海南三亚市,仅跨海工程就有五个,其中杭州湾跨海大桥已经开工建设,青岛的海湾工程大桥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之中。还有深入东海大小洋山的上海东海大桥,未来仅长江上将建大桥就超过50座,各地城市中的大桥建设则更是数量庞大,规模不小,风光无限。
技术高吗――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我国有悠久的造桥历史,是世界上古桥保存最多、品类最全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建造了一大批跨径大、难度高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各类现代化桥梁,我国的桥梁建造技术总体上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其中拱桥、梁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跨径纪录均居世界前茅。江阴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有了第一座超千米悬索桥,同时也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六个能够建造千米级大桥的国家;世界第一拱――上海卢浦大桥、36公里长的杭州湾大桥都说明我国桥梁建设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正在建设中的主跨1088米超大跨度斜拉桥――苏通大桥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工程规模浩大,科技含量很高,其建桥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桥梁建设的先进水平。
随着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桥梁建筑材料的国产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又增强了国内桥梁建设单位的竞争力。1991年建设南浦大桥时,70%的建材依赖进口,到1993年建设杨浦大桥时,建材的国产化率为50%,而到了2003年建设徐浦大桥时,则已全部用上了国产材料。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坦言,我国桥梁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设计创新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标准规范滞后问题等。中国的桥梁建设要由“做大到做强”的发展,必须重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要有扎实的科研作后盾,完善的标准规范作指导,发展新材料、开发新工艺、新型结构,提高桥梁养护管理科技含量。要努力做到:“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科学管理”。
质量行吗――百年大计从细节做起
桥梁的耐久性和质量问题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涉及设计、材料、施工、养护、管理各个环节的综合性问题。在欧洲工程界有一种说法:速度、质量和经济是工程的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相互制约的,而且三个目标只能追求两个,不能同时实现。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桥梁工程往往是既追求速度,又要尽量压低造价,结果必然是付出了牺牲质量和耐久性的代价。如果从全寿命经济性的观点来评价,中国桥梁的一次投资虽低,而全寿命的支出却很高,这也是不合理的。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质量。针对招投标中的为了低价中标,最后偷工减料影响质量的问题,呼吁全行业应有诚信,要规范建设工程市场,要以合理价中标,而非一味强调最低价中标。再有对建设工人应有足够的岗位与技能培训,使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应有的要求和水准。
专家们强调,对修好的桥还应有科学的养护,应克服重建造轻维护的问题,才能保证安全耐久、延长使用寿命。要推行全寿命监测,防止小病桥久拖成大病桥,以至于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尽管我国没有开展全国范围的桥梁病害现状普查,但根据国外经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0到20年内,我国必将提前迎来大范围的桥梁老化现象。桥梁出现病害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已建桥梁要经常进行安全可靠性和承载能力的评估,“亡羊补牢”,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维护、保养和加固,限载、降载通行,防止其“未老先衰”,必要时拆除重建。另外,桥梁工程建设一定要强调科学决策和风险评估,谨防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和献礼工程,不能一味地把技术的先进性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桥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对于新建桥梁切勿仓促上马,一定要作好先期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气象与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论证分析,充分考虑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防微杜渐”。
形象美吗――不能片面追求“新、奇、特”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些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片面追求“新、奇、特”,不是把建筑的使用功能、内在品质、节能环保、科技进步与经济实用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舍本逐末,把“新、奇、特”的所谓“视觉冲击”作为方案取舍的首要标准;片面“求大”、“求洋”、“求第一”,盲目攀比、好大喜功,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符。当前,桥梁建设中出现的过分追求美观,增加造价的现象就令人担忧。
“桥是跨越障碍的通道”,不仅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常常是一种标志性建筑物。人们希望在通过桥梁时发出一声赞叹,得到美的享受。我国不少城市、乡镇也确实因桥而名。大多城市几乎都有与桥有关的地点、街区或行政区划称谓。这里既有桥梁景观的历史沉积也有现代桥梁景观的功劳。这是桥梁景观对城市的地标作用。无论江河湖海上的水桥、城市立交之旱桥或高速公路互通,它们一般均处在城市或区域的结构要害,这使桥梁对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谭庆琏指出,评价一座桥应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实用为本,美观为上,综合考虑文化、历史、地域、民族习俗、环境等诸多因素,争取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营造出美观与实用并举、流芳百年的桥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