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波澜壮阔的史诗 拼搏奋进的典范

2007-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焕章 我有话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哈军工传》,是反映一代名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该书以新中国50多年历史为时代大背景,多层次、全景式地再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及其衍生六校经历的风风雨雨中所走过艰辛曲折、光荣辉煌的道路。

军事工程学院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国家基本实现和

平统一,抗美援朝战争方兴未艾,国防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它的迅速建成,反映了灾难沉重、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军以保卫革命胜利成果的强烈愿望;显示了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战略眼光和伟大气魄;也预示着我国军事技术落后、军事技术人才缺乏状况即将改变,军事技术上长期依赖外国的历史将彻底结束。

哈军工及其六校的发展历史,不但是中国高等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的缩影,而且浓缩了中国国防科技现代化波澜壮阔的史诗。作品首次公开披露了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创建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大学的历史背景和决策经过。由于敌我双方技术装备的极度悬殊,朝鲜战争的艰苦激烈和为胜利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使得加速改善武器装备和大量培养各军兵种的军事工程师成为当务之急;而帝国主义反动派时时梦想扼杀、推翻新诞生在摇篮里的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更是急需加强国防现代化。朝鲜战争还正在激烈进行中,中央即决定组建世界上第一个多军兵种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学院。党中央、毛主席根据以上形势需要,决定从朝鲜战场上调回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同志,回国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在朝鲜战事那样紧张激烈鏖战中,下决心把一个统帅80万大军的指挥员调离战场,可以想象中央对创建一所全军最高军事工程技术学府的急切感和紧迫感。

作品生动描述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军事工程学院倾注的心血和深切的关怀,1952年3月26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副总参谋长粟裕《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亲自点将陈赓当院长兼政委,颁发《训词》,题词校报《工学》;周总理亲自过问学校选址、人才调入、经费支持、苏联专家、教学实施等具体工作;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先后多次来学院视察。作品详细记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陈赓大将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光辉而曲折的历程。陈赓大将是哈军工的建院元勋,是哈军工的军魂。没有陈赓,不可能在三年内建设起2000多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陈赓,不可能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干部、教员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没有陈赓,不可能使学院很快走上正规化,形成哈军工特有的优良传统作风。

作品热情讴歌了军事工程学院老干部、老教授以及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建院之初,陈赓院长提出了边建、边教、边学的“三边”建院方针。广大老干部、老教授,不计名利地位,不图物质享受,为学院的迅速建成和走上正规化,为各军兵种和国防科研院所及时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近600项,较早地为部队设计、研制出一批性能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我国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水翼艇和汽垫船、第一部鱼雷快艇射击指挥仪、第一门双30高炮和240迫击炮,为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所急需的光学、机械、光电转换测试设备。中央军委称哈军工为“解放军现代化的摇篮”,是全军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后来衍生的六校更是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创新研究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机器人视觉系统与两足步行机器人、全数字仿真计算机、高级显示处理系统、激光陀螺仪、碳化硅纤维、多次启动液体双组元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织女1号和3号气象火箭、强流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蜂王1号无人驾驶飞行器、磁悬浮列车、精密机床动态检测与精度控制、舰船雷达目标智能识别系统等,都是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

作品展示了国防科技发展的壮丽史诗,史料丰富翔实,内容生动感人,文字优美流畅,格调高昂向上。阅读此书,能让读者在了解历史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接收先进文化和高尚道德的熏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启发。作品所弘扬的精忠报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刻苦钻研、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哈军工精神,既鼓舞人,又教育人。

《哈军工传》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