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之际,5月9日上午,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第一中学操场,少先队员鲜艳的红领巾和火红的旗帜汇成了红色的海洋,该县中小学生“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主题教育活动拉开序幕。九江市委常委、修水县县委书记程利民说:“修水是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敢闯敢干谋发展的秋收起义精神要代代相传。”
红色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走进修水,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红色氛围和红色情怀。庄严肃穆的秋收起义纪念馆记录着修水秋收起义的革命历史;革命烈士馆向人们诉说着修水近十万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保存完好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和第一团团部旧址迎接着络绎不绝的瞻仰者。
为了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修水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红色文化建设:发起成立了“秋收起义研究会”,组织全县党史研究方面人士撰写反映“红色修水”的文章;实施“红色修水”文化挖掘整理工程,组织人员着手搜集、整理、撰写革命回忆录、革命故事,搜寻革命文物、遗址;把红色文化和文化旅游链接起来,策划了红色旅游路线,规划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的景点,今年投资1000万元对秋收起义纪念馆进行改版、对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和第一团团部旧址进行整治修理。如今,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被授予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还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月9日,修水县与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联合摄制的六集电视专题片《秋收起义》开拍。该县还计划今年7月邀请全国党史、军史专家和学者到修水,举行一次以“秋收起义在修水”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革命旗帜高高飘扬
如何更好地继往开来、让革命旗帜高高飘扬?修水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把红色文化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他们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革命精神代代传”活动,在校园唱红色歌曲,办红色校报,讲红色故事,忆红色历史,颂红色伟人,访红色名家,开红色论坛,塑红色课堂,读红色名著,看红色影视,写红色评论,记红色名言,游红色旧址,立红色标兵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广大青少年在“我与历史的亲密接触”、“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中健康成长。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修水开展起“红色精神代代传,革命传统记心头”示范标兵评比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秋收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等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
在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的创建活动中,该县把红色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融入其中,要求组织对本单位、本行业干部职工开展读一本红色书、看一场红色影视、听一堂红色课、举办一次红色讨论会活动。与此同时,在全县广大群众中开展“十大感动修水人物”、“十佳创业青年”、“十大道德标兵”等评选活动,通过一系列载体,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弘扬秋收起义精神更体现在敢闯敢干谋发展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目的就是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程利民说。
在经济建设年代,由于区位劣势,到2002年底,作为国家第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修水县尚有7.8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14.6万人口处于低收入状态,特别是还有4.97万贫困农民居住在条件较差的深山库区。如何闯出一条扶贫新路?弘扬红色文化,为修水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去年底,面对农村新的发展形势,修水县把革命精神注入新的内涵,创造性地开展了两个“四项教育”: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认真履职和廉洁自律教育;在农村、社区群众中开展党的惠民政策、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
通过召开“算受惠账”交心通气座谈会,开设农民夜校,创立生态农业创业基地和农业帮带协会等,以及开展“家训家教格言进万家”、“三学三比三查”(学产业标兵、学实用技术、学创业致富,比遵纪守法、比自立创业、比美德奉献,查处赌博、查处偷盗扒窃、查处违反计划生育)和党员干部“五送”(送温暖、送科技、送技术、送资金、送信息)系列活动,修水全县上下形成了学科技、比创业、守法纪、知荣辱、作贡献、促发展的和谐创业热潮。
该县自2002年实施移民扶贫工程以来,对深山库区4200户22558人实施了扶贫移民,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肯定,为全国的移民扶贫工作提供了经验。去年,修水县财政收入突破3.7亿元,是2004年的1.6倍;一季度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同比增长54.51%,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