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新兴的王朝在建立之初,统治者总会采取若干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崇尚节俭的措施,以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秩序。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在上层社会又往往率先出现奢侈之风,并迅速蔓延,侵蚀整个社会肌体。以东汉而论,前期的几代统治者大都提倡节俭,并且身体力行,率
一是痛斥统治者大兴土木,修造豪华宫殿官府。东汉上层社会普遍追求住宅的舒适豪华,皇帝建造宫殿苑囿,贵族官僚则尽力扩建宅第和园林,以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汉顺帝时郎?等人对此忧心忡忡,上书劝谏说:“方今时俗奢佚,浅恩薄义”,从朝廷到地方,竞相追逐浮华,“寻宫殿官府,近始永平,岁时未积,便更修造。又西苑之设,禽畜是处,离房别观,本不常居,而皆务精土木,营建无已,消功单贿,巨亿为计”(《后汉书・郎?传》)。他们指出,贵族官僚、豪强富商争相仿效攀比,广建宅第、园林,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此风不煞遗害无穷。
二是揭露统治者生活奢靡,醉生梦死。汉末的官僚贵族竭力追求奢侈放纵的生活方式,大肆挥霍财富,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仲长统、王符等思想家对此予以无情揭露。仲长统说那些豪族们,“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昌言》)。王符则揭露“京师贵戚”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极其奢靡,挥霍无度,“皆过王制”,甚至连“从奴仆妾”都衣着华贵,以显示主人的豪富。这种风气在社会上造成极大影响,致使“今民奢衣服、侈饮食”,穿着赶时髦、饮食追高档、游玩求潇洒,纵情享乐,不务生产。这种奢侈现象如不禁止,必将愈演愈烈,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三是反对婚嫁讲排场、比阔气和劳民伤财的厚葬之风。当时,上层社会非常看重婚嫁仪式,为办得体面,他们互相攀比,以操办的规模大、标准高为荣耀:“富贵嫁娶,车?各十,骑驭侍僮,夹毂节引。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以至“一飨之所费,破终身之本业”,助长了社会的崇侈之风,并给“贫者”嫁娶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官僚贵族在丧葬方面也极尽铺张,丧葬用具考究,陪葬品丰厚,造成财富的大量浪费。“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镂玉,T梓??,良田造茔,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侈上僭”(《潜夫论・浮侈》)。王符认为,这样做“无益于奉终,无增于孝行,但作烦搅扰,伤害吏民”(《潜夫论・浮侈》)。他从节俭的角度,提出破除传统的丧葬观念和“变风易俗”的要求,表现了崇俭务实的精神。
汉末的思想家们明确地指出,“奢淫之害政”是“天下之患”(崔?《政论》)。这种“天下之患”对于社会的危害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浪费社会财富。王符认为财富的积累难,可耗费却很容易,所谓“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潜夫论・浮侈》)。如果不堵住奢侈浪费的口子,再丰厚的财富也会很快流失殆尽。因此,他主张办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以节俭为原则。二是败坏社会风气。思想家们反对奢侈虽然是针对贵族豪富提出来的,但他们看到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对社会风气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荀悦在《申鉴》中把“奢”视为“四患”之一,指出“奢败制”,“制败则欲肆”,所以必须抑制这种倾向,在全社会树立崇俭之风。三是导致腐败现象。奢侈不仅挥霍了大量社会财富,败坏社会风气,而且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官僚贵族们为满足私欲,贪赃枉法,巧取豪夺,大肆搜刮民财,甚至不顾人民的死活,“犯王法以聚敛”。他痛斥这些官吏为“聚敛之臣”,“贪人败类”,其行为是“割胫以肥头”,是造成社会混乱的祸根。四是激化社会矛盾。思想家们在揭露官僚贵族奢侈生活时,总是把社会下层百姓的生活与之相对照。徐干揭露官僚贵族“宫室崇侈,妻妾无度,撞钟舞女,淫乐日纵”,而与此相反的是“百姓冻饿,死莩盈野”(《中论》)。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必然激化社会矛盾,引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汉末的思想家们认为要禁绝奢侈之风必须从两方面入手:首先,统治者要从自身做起,带头崇俭,发挥上行下效的作用。郎?劝谏统治者在生活上不要过于讲究奢华,应当“校计缮修之费,永念百姓之劳,罢将作之官,减雕文之饰,损庖厨之馔,退宴私之乐”(《后汉书・郎?传》)。仲长统指出,君主“有俭心焉,则士民不敢放其奢矣”(《昌言》)。他们都认识到,奢侈之风兴盛的根源在上,要从根本上解决就要从上层做起。其次,要在全社会大兴崇俭之风。应当教育人们增强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识,“示之以俭,弗示以奢”(《潜夫论・遏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荀悦《申鉴》说:“不求无益之物,不蓄难得之货,节华丽之饰,退利进之路,则民俗清矣。”只要各个阶层都能戒奢崇俭,使奢侈现象无滋生的土壤,社会风气就会清正。(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