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0日电(记者胡其峰)卫生部刚刚公布的《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6年医疗费用增幅是近20年来最小的一年;在卫生体制机制没有大的改变条件下,医疗系统加强管理、深挖潜力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已经显现。
公报显示,我国卫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良好变化:一是门
诊病人医疗费用涨幅显著下降,住院医疗费用首次出现负增长。2006年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94.8元,比上年增加1.8元,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费用3383.5元,比上年减少39元。2006年人均门诊费用上涨1.9%,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1%,大大低于前4年涨幅(2002年至2005年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平均增长分别为8.0%、9.8%)。二是药费占医疗费用比重下降。门诊病人药费比重由2002年的58.3%下降到2006年的53.2%,住院病人由2002年的44.0%下降到2006年的42.2%,分别下降了5.1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门诊病人药费比重高于住院病人,但药费比重下降较住院病人更明显。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助增加,推进新农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德医风建设取得实效等因素,促成了上述变化。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卫生发展的一些长期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必须通过改革体制、完善机制,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