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乒赛:难以承受的国球秀场之重

2007-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侯珂珂 我有话说

世乒赛战幕已于5月21日拉开,“中国大腕儿”终于将在23日悉数登场。前两天的资格赛并没有中国队员的身影,萨格勒布的乒乓球馆看台上也是空旷冷清。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只有乒乓球迷完全可以高枕无忧,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比赛,乒乓球迷清晨起来听到的大部分消息是“晋级”、“夺牌”。

国际大赛前的紧张气氛是

必然的,但若要点着每一个队员的名字去分析他的球路、打法、心理、身体等各方面影响发挥的因素,那就大可不必。人家英国教练说:“中国队员睡上一年再起来,欧洲选手还是跟不上。”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不过,如果连第一轮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分析,那中国名将们怎么会名副其实?要知道,国乒队的后方团队人数是这些队员的好多倍。

事实上,只要是乒乓球比赛,无论在哪里,都是中国队的主场。

的确如此,盘点各路男女选手,克罗地亚队的小个儿队员原来是前中国国手谭瑞午;大个儿日本队员是前辽宁选手韩阳。而身穿美国队队衣的前中国国手高军和王晨在练双打,她们的对手是新加坡的李佳薇和孙蓓蓓,李佳薇是北京人,孙蓓蓓的家乡是山东省。日本“瓷娃娃”福原爱则用带着东北口音的中文与相熟的中国选手、中国记者流利地攀谈。

在本届世乒赛男单32位种子中,15人的母语是中文,而女单种子有19人母语为中文。“海外兵团”的教练队伍也是相当庞大,比如奥地利队的刘彦军、比利时队的王大勇、新西兰队的李春丽、德国队的李乒、英格兰队的刘加诒。

从数字可以看出,不论是国内比赛还是国际比赛,中国人的德比战时刻上演,这也难怪,出了亚洲,离开中国选手,乒乓球比赛的上座率如此不堪。

因此,我们不必那么在意分析对手的技战术,不必那么怕泄露自己的杀手锏,因为我们不是要把“国球”闭关锁国,我们更希望“国球”红遍世界,如同足球,世界上不只有一支巴西队,还有英格兰队、意大利队、阿根廷队,以及日本队,甚至加纳队和喀麦隆队,不论哪两支队伍对抗,足球场的观众席都会人满为患,世界球迷都会挑灯观战。

每个洲际都乒乓开花,每场比赛都充满悬念,每支队伍都可能异军突起,这才真正是我们“国球”的大气。

平心而论,“国球”骄人的战绩,运动员赛场上英姿飒爽的身影,无一不是团队的力量。训练结束,领队黄彪会关照队员冷暖穿衣;用餐之时,后方团队会关注队员的胃口;休息之日,教练组会督促队员静心修养,就连出征世锦赛前的行李,都有专人负责。对此,英格兰队主教练刘加诒感慨万千地说:“中国队员被精心呵护,他们不管别的事,一心打球。”各国参赛选手无不羡慕中国队员的豪华待遇,除了打球,他们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打理。

不过,精心地呵护可能导致脆弱的心理防线和自我主义的生活作风。即便我们是在属于自己的秀场比赛,中国队员秀的应该是球技、是意志、是风貌,绝对不是娇惯的生活。

金牌是重要的,但能在强者之林屹立不倒才是真英雄;奖杯是璀璨的,但独立和成熟的精神更应该培养。俗话说,示强不一定是强;示弱不一定是弱。既然“国球”的实力不容置疑,我们为何不能摆脱剑拔弩张的对阵分析?让我们把目光放远,金牌不是唯一,“国球”真正的世界化才是目的,运动员的人格培养才是本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中国乒乓球迷不再等清晨的消息,而是经常定闹钟,半夜爬起来欣赏激烈的国际对抗,迎来国旗的升起、国歌的奏响,此时的“国球”才真正称得上有容乃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