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乒乓球危机

2007-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司马牛 我有话说

说乒乓球项目存在危机,什么危机?世乒赛上中国选手不是包揽了所有金牌吗?而且不仅仅是金牌,还有所有的银牌,说乒乓球存在危机是不是危言耸听?

这不是危言耸听,只要回顾一下半个世纪以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明白危机所在。上世纪后半期,虽然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上始终居于统治地位,但是其他国家或

多或少还有一些人可以同中国选手相抗衡,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有日本的长谷川信彦和斋滕清,波兰的格鲁巴,瑞典的本格森、约翰森和阿佩伊伦等人;八十年代又有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卡尔松三驾马车和韩国的刘南奎、梁英子、玄静和等人;九十年代有法国的盖亭,比利时的塞弗,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茨,韩国的金泽洙,奥地利的施拉格,德国的罗斯科普夫和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等。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乒坛又出现了多少能与中国选手相匹敌的人物呢?只有两个人,就是德国的波尔和韩国的柳承敏,而且这两个人还是在几年前冒出来的。至于最近四五年,就几乎再没有出现过能够与中国选手相抗衡的新人(我说的是国际乒坛),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恐怕将来玩乒乓球的人(国际上)会越来越少,乒乓球真的要成为“国球”了。

既然乒乓球运动存在着危机,作为世界乒坛第一强国的中国乒乓球界就应该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挽救危机,既是为了乒乓球这项运动的生存,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不过如何挽救,又是一个让人颇费脑筋的问题,需要各界人士集思广益。笔者的一些同事曾提出让球的作法,就是在世界大赛中故意输给外国选手,让他们获得几个冠军,以提高国外人士打球的看球的兴趣。这显然不可行,过去已有先例在:你故意输给对方,对方不但不领情,反而觉得受到莫大的侮辱,因为西方人是崇尚公平竞争的。

这里笔者愿意提供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选派国内最优秀的乒乓球教练援外执教,并鼓励他们培养出能够同中国乒乓球选手抗衡甚至打败中国选手的外国选手,工作成绩突出者还可以像国内教练一样得到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如当选最佳教练什么的。其实这方面也有先例:前国手王大勇退役以后,曾去执教比利时国家队,并培养出大、小塞弗等世界乒坛高手,甚至打败过巅峰时期的瑞典队。只不过王大勇不但没有得到过什么奖励,而且一旦比利时队强大起来,对中国队的霸主地位形成某种威胁时,就有人指责他是“汉奸”、“卖国贼”,弄得他在世乒赛上见到中国记者时总是灰溜溜的像个小媳妇,而比利时队也就在这种灰溜溜的氛围中偃旗息鼓了。所以要想使援外教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还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国际接轨。

体育比赛的乐趣与观赏性都在于对抗,一旦缺少了对抗,体育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与乒乓界人士聊天,他们津津乐道的仍然还是十几年前中国队与瑞典队的巅峰对决,至于这十几年世界乒坛上有哪些经典之战,谁还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