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前夕,“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主论坛在重庆开幕。统计表明,共有来自重庆市内外的6.1万名青年报名参加本届论坛活动,提出了2.1万多条建议和意见。组织者――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从中发现、培养、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论坛也被人们誉为青年人才的“竞技场”“孵化器”“辐射源”。
搭建引智纳贤平台 群贤毕至良策荟萃
从去年该市举办首届青年人才论坛便赢得5.7万名青年踊跃呼应,收到论文近2万篇,建议1.1万余条,其中有上千条被相关职能部门采纳,720条成功立项。与此同时,有5000多人从论坛中脱颖而出,进入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单位重用的视野;到今年参加人数逾6万,有2.4万余名青年人才提交了论文,活动受众达300多万人次,均较第一届论坛有较大幅度提高。
本届论坛提交论文的青年人才类别中既有党政人才13633人,占55.6%;又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334人,占5.5%;还有专业技术人才7157人,占29.2%;高技能人才1026人,占4.2%;农村实用人才1351人,占5.5%。从提交论文的青年人才年龄看,21-30岁的青年人才6094人,占24.9%;31-45岁的青年人才17801人,占72.5%。其中有博士234人、硕士1359人、本科8491人。从提交论文的青年人才地域看,既有来自市内各区域的广大青年人才,也有来自市外、海外不同层次的青年人才。
两届论坛还吸引了500多万重庆市民的关注,无论是自由职业者、出租车司机,还是留学国外的重庆籍博士,都成为论坛的积极参与者。它是重庆市直辖后首次通过“百家争鸣”的方式,不设门槛、不唯出身、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广阔舞台,打通隐性人才成为显性人才的通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积极尝试。
青年成才的“孵化器” 成果转化的“助推器”
参加首届论坛的优秀选手中,获提拔任用或晋级晋职,列入党政后备干部或重点培养对象,纳入各级人才库的人才数以千计。其中,有277人获得工作调动、提拔任用或晋职晋级,807人被列为党政班子后备干部。在智力成果转化方面,据组委会办公室初步统计,论坛活动收到的各类建议意见,已转化了3644条,其中,获各级领导批示的307条,得到有关部门反馈意见或得到采纳的建议意见1135条,被有关单位组织论证或得到立项的建议意见720条。
通过青年人才论坛,很多有志青年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实践,将自己的建议尽快转化为成果。杨军海去年初还是参加西部志愿服务的一名志愿者,在重庆工商学校代课,受到师生好评,校方希望留下他,但无法解决编制。工商学校又是全国重点职中,不能随意开“试用”的口子。他面临服务期满后“何去何从”的苦恼。去年3月,杨军海在青年人才论坛江津网上论坛发表了“希望打破人才地域限制、改革用人机制,为人才流动创造更好配套环境”的意见,一时跟帖者众,很快引起论坛组委会的关注,认为这个问题很有社会意义,决定纳入分论坛探讨内容。区里对此进行研究,表示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至少让志愿者有机会参与当地的招录。”由此,杨军海在去年8月得以参加工商学校的招聘考试,被聘为体育教师,同时负责学生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和他一批到江津的志愿者,大多数也就地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陈英也同杨军海相似,人生际遇因参加论坛而出现转折。作为去年入围主论坛的20名优秀选手之一,去年底,她由渝中区教委普通干部破格提升为渝中区团委副书记。履新后,陈英感到压力增大,但也觉得更加充实自信,对论坛这个“人才孵化器”有了更深的感悟:“重庆为广大青年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展示舞台和脱颖而出的通道,只要你参与,就意味着可能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