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5月31日电(记者王晓樱、魏月蘅)西沙甘泉岛海域的珊瑚礁正遭受长棘海星大军侵袭,数百平方米珊瑚礁变成白骨。
来自福建的水下摄影师张利城日前向记者反映,今年5月初,他参加西沙水下考古时,在甘泉岛海域拍摄到大片珊瑚礁遭侵蚀的影像。“我当时看到白花花的一片,游近以后,看到原来有
长棘海星属于棘皮动物,是一种状似葵花的水生物,浑身长满了剧毒长刺。它们吃珊瑚虫的方法很独特,首先把珊瑚裹住,然后翻出胃来把一个个珊瑚虫吃掉,最后仅剩下骨骼。它吃珊瑚的同时还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吸引其他长棘海星前来一块侵蚀珊瑚。一只海星每年可以吃掉六平方米的健康珊瑚礁。每年三月至五月是长棘海星快速繁殖的时期。
记者从张利城提供的录像带上看到,长棘海星所经之处,珊瑚礁一片狼藉,原本五彩斑斓、充满活力的珊瑚都只剩下白色的“骨架”。张利城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长棘海星繁殖很快,吃珊瑚的速度也很快,如果泛滥开来,它对珊瑚礁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在所有海洋生态系中,珊瑚礁区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许多海洋生物都选择珊瑚礁作为安身立命之所,据科学家统计,超过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鱼类靠珊瑚礁生活。
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副研究员黄辉说,长棘海星的爆发通常没有规律性,去年他们在西沙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科考调查时还没发现。但长棘海星对珊瑚礁的侵蚀能力非常强,上世纪70年代,连绵二千多公里长,宽约五十多公里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曾有五分之一的面积遭受长棘海星的蹂躏。她介绍长棘海星的爆发与大法螺的濒临灭绝有关。大法螺是长棘海星的天敌,但人们对大法螺捕捞过度,破坏了海底的生物链。
黄辉说:“由于全球气温升高、环境污染和渔业的过度捕捞等因素,导致海洋生物衰竭,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已不能互相制约。上世纪60―80年代,西沙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那里是海龟的天堂,各种螺类和贝类非常丰富,但现在难觅海龟踪影,大法螺更是几乎找不到。这次西沙珊瑚礁遭大批长棘海星侵蚀,基本上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理,只能等它自然消亡。”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洋环保处负责人称,此次西沙珊瑚礁遭大批长棘海星侵蚀已警示人们,应停止对大法螺的捕捞行为,同时对污水排入大海进行控制,确保珊瑚生态系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