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儿童文学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从小学时代发表第一首小诗,到13岁出版第一本童话书,到现在,我已经陆续出版了20多本书,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图书奖等奖项。
儿童文学对孩子的意义,我
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追问自己,什么才是好的儿童文学?怎样的作品才无愧于这样可爱,这样认真的小读者?上世纪30年
代,茅盾指出,儿童文学“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50年代,陈伯吹提出“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到80年代,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我认为,儿童文学给予孩子丰富的情感养料,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善良而柔软的心,深邃而丰富的情感,经得起摔打的结实筋骨,这是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赋予小读者的三样东西。这就像阳光、清风和雨水,对于成长的小苗儿来说缺一不可。
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聪明,更坚强。儿童文学绝不是一味地美化生活,而是要让孩子们更完整地去看待世界,这样他们才能对“爱”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完整人格。有人说,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题材和创作观中,有“越来越轻”的趋向,亟须一批有力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表现生活的本质,体验真诚感人的精神锋芒。
我是电影学院的剧本创作教师,看到有些学生沉迷在日本、美国的动漫作品中,模仿里面的人物,并以此为“酷”、“有个性”,我感到担忧。面对这样的文化入侵,我不能“不听”“不看”,而是要研究这些作品是如何从趣味性、生动性、凸现时代特征等多方面赢得了孩子们的心。我在给学生们讲写作课的时候,特别强调,中国的文化内涵绝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民族题材的挖掘、民族化形式的展现上,更重要的是精神内涵,这才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