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女儿的母亲节礼物

2007-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 我有话说

母亲节前的周末,8岁的女儿放学回到家,将一只精心包装的纸盒放在妈妈手里说,“祝妈妈母亲节快乐”――盒中装的是女儿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烤制的4个巧克力羊角面包。对于女儿在节日给父母送礼物,我们已不再“大惊小怪”,因为女儿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在节日给我们带回自己的“礼物”。

和许多在国外生活的中国家长

一样,我们时常为女儿的学习“杞人忧天”:与国内同龄孩子相比,这里的学习程度相对较浅,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还在学百位之内的加减法;学校管理过松,低年级学生上课时可以走出教室上厕所、喝水;课时太少,一周只上4天课,一年假期长达14周。如此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培养出“好学生”吗?

每次家长会,我们都会和老师谈起女儿的“学习问题”。老师的回答总是“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几年的国外生活让我们慢慢体会到,女儿不仅能轻松地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课余活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把“学习”当成负担,养成了自觉学习的热情和亲情观。学校鼓励学生多从事课余实践活动,向学生推荐各类音乐、体育、兴趣爱好班。在征求女儿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帮她选择每周两次在当地中文夜校学汉语,一个晚上学英文。由于没有繁重的课程和家庭作业压力,女儿自觉地学汉语和英语,学到了新鲜事物,还接触到更多的新朋友。去年,女儿还获得了首届全瑞青少年汉语比赛第三名。周三不上课,女儿上午参加市立小学生合唱团,下午到芭蕾舞学校学舞蹈。两年来,女儿的合唱团两次参加了日内瓦大歌剧院公演、日内瓦音乐节和纪念莫扎特诞辰350周年纪念活动。这些“业余爱好”不仅不是负担,还是培养女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同时锻炼了个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每到圣诞节、母亲节、复活节等节日,女儿都会带回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的礼物,有时画一幅画,有时做块小糕点,有时做个小手工。女儿上小学预科时才5岁。记得那年的母亲节,女儿带回一颗用纸做成的粉色的“心”,上面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首献给母亲的法文诗,还给妈妈表演了诗朗诵。虽然年幼的女儿并不能完全理解诗的内容,但从她那声情并茂的表演中可以看出,她为准备母亲节礼物和“诗歌表演”下了一番工夫。2006年圣诞节放假前,女儿带回来一本手绘的2007年挂历。挂历上除了日期是印刷的,每个月的自然景物都是根据季节变化绘制出来。女儿告诉我们,从春天开始同学们就在学校准备圣诞礼物。换句话说,这本圣诞节挂历耗费了七、八个月时间!我们相信,这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面是女儿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提炼完成的。

学校的教学目的很明确: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力不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要求他们写多么漂亮的文章,演算出多么复杂的算术题,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轻松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学会与人相处,懂得亲情和友情。

从中学开始,学校将逐渐加重教学内容,学生们将学到适合他们年龄层次的内容。瑞士的学生并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压力,大学不是学生和家长们的终极目标。瑞士从中学开始分班――70%以上的瑞士中学生选择上各类职业学校,不上大学没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工作后还可以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和业余大学“充电”。社会尊重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

对于小部分希望上大学的学生,只要能通过中学毕业会考,就能够选择喜欢的大学,学校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同时,上大学并不意味着进入了保险柜。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一些没能完成大学学业甚至大学毕业生“降贵纡尊”,重新选择职业学校复读以寻找工作。

坦率地讲,瑞士学生可能在某些理论知识方面不如同龄的中国学生扎实,但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充满活力,且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善于参与社会实践。这些素质正是青年人面对现代社会挑战的基本因素。对照西方父母,我们似乎过多地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子女情感的培养。女儿的母亲节礼物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什么样的孩子才能称为好学生”的疑问。试想,一个不会关心父母的孩子能成长为“爱国者”和“社会有用之才”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