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6月3日电(记者余长安、周龙)在近日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
他说,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只讲拆旧村建新村,不对蕴含历史文化内容的有形遗存加以认真保护,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都保存在农村地区,常常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承载这个村庄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因建设而荡然无存。
他还提醒要注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破坏”,防止那些刚刚被被确定为保护对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保护工作尚未正式启动时,就被旅游市场片面地开发和利用,出现一些原生态的歌舞被按照时尚的审美趣味加以改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被机械取代、古老村落被开发成喧嚣的旅游区等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这些被保护项目的繁荣,但实际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本质性伤害,”他说,这最终会使这些项目显现的某种人类文明以及文明成长的过程,因我们的“保护”而中断。
他建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在不改变其自然衍变的生长过程、不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寻找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与旅游开发的和谐结合,同时,还应创造整体性社会保护的环境,以促进形成一定的文化保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