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风
他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所;“文革”后,他第一个在我国高校恢复儿童文学课程,招收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他撰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概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史》,编著了“五四”以来第一部最系统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他是国际格林奖9位评委中唯一的中国评委;他获得过国际儿童文学奖唯一的理论奖;离休后,他一个人创建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免费招收了300多位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一个人创办了一份报纸……
2007年5月25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对于浙江师范大学前校长蒋风教授来说,这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
国际儿童文学馆揭牌仪式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依然挺拔的身躯,依然坚定的步伐,依然深情而专注的目光,83岁的蒋风教授缓步向那块红绸走去。在那红绸的下面,有他20多年的期盼和追求;那不懈追求的路,是他和同事用坚实的脚步踩出来的。此时,他的视线越过眼前的红绸,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飘向那渺远的过去……
《爱的教育》使他爱上了儿童文学
蒋风1925年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小学教师之家。祖父蒋莲僧是当地有名的画家,与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都有交谊。外祖父是前清举人。然而,到他父亲一代,蒋家却已家道中落,穷困潦倒。
家贫,连书都读不起,小学和中学12年,他是断断续续用6年读完的。逆境砥砺了他的意志,从小他便形成不屈不挠的个性。
影响他命运的时刻是入学后开始的。
他第一次跨入校门就直接插班上三年级。也就在此时,他第一次见到数学老师斯紫辉。一袭旗袍,衬托着如柳身材;满脸笑意,洋溢着亲切与慈祥。当美丽温婉的老师用她甜美的声音开始讲课时,蒋风就喜欢上了她。斯紫辉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的堂姐,她教的是数学,却每周要给学生上一节故事课,故事的内容来自《爱的教育》一书。
学期结束,斯老师专门召开命名主题班会,用书中的人物来命名好学生,于是他们班里有了勤劳的“裘里亚”,正直的“卡隆”,勇敢的“马尔柯”……
蒋风的心悬起来了,他期待着老师对自己的命名。
然而没有,老师一直没提到他的名字。
一股深深的委屈在他心中升腾,他咬紧牙关才没使那滴不轻弹的男儿泪落下来。
在准备离开时余光一扫的一瞥间,斯老师蓦然发现了自己的疏忽,她一愣,随之便脸上阳光朗照:“蒋风,你跟我来。”
拖着沉重的步伐,他来到老师的宿舍。
“老师实在太粗心了。”斯老师的声音里充满了柔和的爱意。“我怎么把你给忘了呢?其实,你比裘里亚更勤劳,比卡隆更正直,比马尔柯更勇敢。这样吧,老师把自己最心爱的书,这本《爱的教育》送给你,弥补老师的过失吧。”说着,她掏出笔,在扉页上题写了一行字:“不要怕做平凡的人,但要永远记住,让自己那颗平凡的心,随时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来。”
所有的委屈都烟消云散,手捧老师的书,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从此,这本书成为他毕生的珍宝,老师的题词也成为他终生的信条。
就这样,他爱上了儿童文学。
少年时代,蒋风便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成了地下小交通员。1942年,他考上暨南大学中文系,却因无力承担学费于次年改考公费的英士大学。1943年,他的儿童文学处女作《落水的鸭子》发表。
毕业后,他任《申报》驻浙江记者,并继续儿童文学创作。就在此时,他从《申报》上看到一则消息:3个少年看了荒诞的连环画,结伴到四川峨眉山修仙学道,最后跳崖飞升自杀身亡。这一惨剧震撼了蒋风的心,他深感儿童文学对塑造少年儿童的人格和心灵实在太重要,决心献身儿童文学事业。
有两件事对他影响甚大:因为投身进步运动,他被国民党当局写入了黑名单。就在象山解放的前一天,他的一位同学被捕并被带到舟山杀害。
解放后,在清理敌伪档案时,发现了4封国民党浙江省主席沈鸿烈与警保处调查室关于调查蒋风的来往密电,此时他才得知,他不仅被列入浙江省76名进步人士的黑名单,而且还被军统特务追踪,如果不解放,等待他的也将是与那个象山同学一样的命运。
中国儿童文学的拓荒者
“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瑞典思想家爱伦・坡说。但解放初期的中国儿童文学界却满眼寂寞。
蒋风却已投身到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中。他先后在金华的文化馆和中学工作,边工作边创作。此时他已参加金华文协并出任主席。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开始设立儿童文学课程。1956年,蒋风被调到浙江师范学院教授儿童文学课,成为我国第一批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拓荒者。
没有现成的教材,只能自己编。他收罗古今中外有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对这些资料爬罗剔抉,刮垢磨光。三载寂寞讲台,他的讲稿汇成《中国儿童文学讲话》一书,1959年出版,并马上被华南师大、南京师大等高校列为儿童文学参考书目。短短两年,此书一版再版连印3次,印数达4万余册。
接着,他和人合编了《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内部版。然而不久,高校推行“学制要缩短,课程要精简”方针,刚起步的儿童文学课程被精简。蒋风只得忍痛与儿童文学告别,改做现代文学教学。但他仍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文革”前出版了《鲁迅论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一书。
更大的灾难随着“史无前例”降临,他成了反动学术权威、白专道路的典型而被关进了牛棚。牛棚里,他仍偷偷建构了《儿歌浅谈》一书,“文革”后方得以出版。
“我的生命不能苍白”
1978年深秋,蒋风登上了西去的列车。浩劫度过,阴霾消散,但他心里仍充满焦虑。中国3亿多儿童嗷嗷待哺,可环顾神州,儿童无书可读,精神贫血。
正因此,教育部、国家出版局、文化部、团中央、全国文联等部委联合举行全国首届儿童读物出版工作会议。蒋风欣然赴会。与会代表呼吁:儿童读物严重落后的状况必须尽快改变;高校必须尽快恢复儿童文学课;高校应尽快招收儿童文学研究生。
会议期间,主席团成员之一的严文井又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陈伯吹、贺宜、金近、包蕾、鲁兵等七八位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权威,还有蒋风,共同商议编写《儿童文学概论》问题。
任务最终落到了蒋风肩上。
从庐山回来,蒋风就像个高速的陀螺不停旋转。在浙江师范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国高校中,他第一个恢复儿童文学课;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室,并招收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吴其南;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专业资料室。
1980年,他的专著,新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概论》出版,马上赢得一片叫好声。此书接连再版,还获得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全国首届儿童文学理论优秀专著奖。
在他主持下,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的系列教材陆续出版:《儿童文学教程》、《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外国儿童文学史概述》……
经过蒋风多年的苦心经营,浙江师范大学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学术重镇。
1984年,蒋风被任命为浙江师范学院院长。此后4年,他只能利用零碎时间来继续自己心爱的儿童文学研究。
1988年,校长届满,他终于卸下肩头重任,又可以全力投入到心爱的事业中去了。
一个人的大学和一个人的报纸
1994年,蒋风已年届离休。根据规定,他停止招收研究生,并办理了离休手续。
办完手续,他的心突然空落落的。离开心爱的儿童文学研究,他感到生命将失去意义。
于是,他创办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儿童文学需要人才,自己已不能再招收研究生了,怎么办?他灵感顿生:何不招收非学历研究生,免费培养儿童文学人才呢!
蒋风免费招收非学历研究生的消息传开,马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人前来报名。首届研究生共招收39人。
1996年,首届非学历研究生开课了。
蒋风招收非学历研究生宽进严出,教学采用函授的形式,但每年暑假面授一次。学员必须在两年时间里学完6门课程。每月做一次作业,每学年完成一篇论文,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12年来,他共招收了358名学员,但发出去的结业证书却只有35个。
学员大都是慕名而来的。他们中已出现一批名震儿童文学界的佼佼者:沈阳师大马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师、作家孙慧玲,湖州师院的应玲素以及儿童文学作家韦娅、袁银波、冶军、吕丽娜、谢然子、谭小乔、谢乐军、安武林等。在学员中,来自港台、东南亚国家的就有30多人。
培养非学历研究生一开始,蒋风就发现自己疲于应付。几十名学员经常来电来信向他求教,他实在没有精力每信必复。
办一份报纸,把学员需要解答的问题在报纸上公布,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
1995年6月,蒋风创办的《儿童文学信息》面世了。
这是一份四开小报,第一版是国内外有关儿童文学的信息,第二版选登优秀学员的作业;第三版每期介绍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第四版是小学生的作品。
报纸风风火火办起来了,从组稿、选稿、编辑、设计版面、送印、校对、清样到邮寄,全是他一个人干。每期3500份全部免费赠送给学员和有关单位,其中500份是寄到国外和港台地区的。
报纸一年出4期,每期要花费他1个月时间;办报费用全是从他的离休工资中开支,每期要花去他大约两个月的工资。曾是小学教师、校长的夫人开始反对,后来发现,当自己把报纸定期送到自己服务过的小学时,竟大受欢迎。从此,她也主动承担起校对和邮寄等任务。
蒋风曾打算在20世纪末停止招生,停办报纸,但学员殷切的要求使他无法拒绝。他只好表示,只要身体许可,他就坚持办下去。
早在1987年,蒋风就被吸收为国际儿童文学学会会员,他是该学会第一位中国籍会员;1998年,他又成为国际格林奖9个评委中唯一的中国评委。
2005年,国际格林奖第10届评选中,经层层推荐,蒋风被列入6名候选人中,但最后以排名第二与获奖擦肩而过。
可是在另一世界奖项――2006年第二届世界儿童文学大会上,蒋风被授予唯一的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
今年春,国际格林奖第11届评选又开始了,蒋风再度进入前6名候选人之列,今年秋天将会评出最后结果。
得奖固然是喜事,但对80多岁的老教授来说,更使他揪心的是萦绕在心头20年的梦,那是一个在中国创建国际儿童文学馆的梦。
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想
1986年,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来自17个国家的20位代表在此召开儿童文学国际研究会议。
蒋风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会议。
他得知,这个馆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儿童文学教授鸟越信提议,于1984年建成的,鸟越信还把自己毕生收集的儿童文学资料全部捐献给文学馆。这使他顿生羡慕之情。他想:如果中国也能建这样一个儿童文学馆,那该多好!
回到国内,蒋风便开始为此奔走号呼,并在媒体上发出倡议。他表示:如果这个馆建成,他可以把自己收藏的一两万册图书资料全部捐献给儿童文学馆。
为了这个梦,他整整奔波了20年。
并非无人呼应。他的倡议在儿童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苏州、扬州等十多个城市也纷纷向他发出邀请,表示可以商议设立这个机构。蒋风也奔波于这些城市间,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落实。如许多城市都表示要把儿童文学馆放在儿童图书馆里。对此,他不同意。他认为,儿童文学馆主要是收藏儿童文学文献,对象以儿童文学研究工作者为主,也有部分对孩子开放,与图书馆有区别。他最担心的是,因为不懂或不重视儿童文学书刊,珍贵的儿童文学图书资料会被当作废品处理掉,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必须有一个单独的馆才行。
为此,他提出的条件是:独立建筑物;要有专门的编制。
事情就这样拖下来了。
几十年苦心经营,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研究却成就卓著,蒋风培养的研究生吴其南、王泉根、汤锐、方卫平、潘延、韩进等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知名专家。
2005年,中国第一个高校儿童文化研究院在浙江师范大学成立。研究院由方卫平教授挂帅,有10位儿童文学教授,6名副教授,两位讲师,还外聘了4位兼职教授。至此,建立国际儿童文学馆的条件渐趋成熟。
“蒋风教授是中国儿童文学事业杰出的开创者和活动家,他建立国际儿童文学馆的倡议应该付诸实施。”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梅新林说。
于是,浙师大决定腾出红楼,作为国际儿童文学馆,并由蒋风担任首任馆长。
2007年5月中旬,文学馆开馆前夕,蒋风把自己半个多世纪积累下来的1万多册儿童文学图书悉数捐赠给儿童文学馆。
安徒生说过,儿童文学的路是“光荣而充满荆棘的路”。半个多世纪了,蒋风走过的路绝不平坦,但是,这确是一条光荣的路,为了3.7亿儿童的期盼,他始终不渝地努力着。(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