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收获欢歌 播下深情

2007-06-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麦浪滚滚,彩旗猎猎,机声隆隆……近日,121台机车和360余名机手组成的“麦客”,从鲁西南出发,来到麦熟早的河南省漯河和周口地区,昼夜兼程,每台机器配备的两到三名农机手轮番上阵,人停机不停,争分夺秒展开抢收。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收获一路欢歌,播下一路深情。

6月5日,刚刚“南征”归来的部分“麦客”,又回到家

乡山东省嘉祥县收割小麦。作为带头人的朱庆来风尘仆仆地站在麦田里,指挥着一场新的麦收激战。在劳动间隙,他告诉记者:“利用各地麦子成熟的时间差,收割机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在嘉祥县及周围地区作业,另一路奔赴河南商丘。几天后,两路合流,梯次东进到胶东,继而转战到河北廊坊、唐山一带。

这么庞大的队伍进行“南征北战”,缺少协调和指挥是不可想象的。朱庆来总是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在大部队开拔前,他就奔波于河南、河北、天津及山东各地,联系作业地点,做好实地考察,签订协议,安排技术人员帮助农户购买和检修机具。在“麦客”部队行进途中,他一路同行,时时处处指挥大部队。行车多是在夜间,岔路口处他要下车来打着手电指明方向,尘土飞扬,噪声震耳,他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

“朱庆来就是一面旗帜,省内外的用户相信他,我们机手更相信他。”粗粗壮壮的农机大户付士法说,“去年我买了两台机车,麦收作业1250亩,纯收入2.4万元。秋季秸秆还田,机耕净收入1.4万元,全年盈利近4万元。我敢买车,完全是因为相信朱站长。”

在众人眼里,乡镇农机站站长是个“小角色”,可朱庆来却成了当地农民离不开的“大人物”。1998年春,他创办了“嘉祥县疃里镇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派人、派车深入农户抓服务,对机械统一进行安装调试,并统一办理入户挂牌、培训考证及保险等各项手续、证件。在他的努力下,全镇目前基本普及了机播、机收作业,已组织农民跨区作业1300台次,机械收割了160多万亩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深耕作业50多万亩,农机手们的总收入已超过6100万元,全镇有150户农民靠“收割”脱贫致富。同时,“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不仅吸引了本县的农机手,外县的农机手也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加入,最远的有来自江苏丰县的农机手。

农机手们常说:“出门在外,记不清别的没关系,可别忘了朱庆来的手机号码!”大忙时节,上百部电话朝着一部手机打,朱庆来的耳朵都震疼了,手机费最多的一个月竟然高达6000元。伴随着接听手机是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今年6月4日晚上9点多,机手杨兴坤来电话告急:变速器坏了,机器趴窝。朱庆来和技术员驱车40公里赶来,把零件送来了;有一次,百里之外的机手李长亮电话救急:一帮“坐地虎”强迫他以极低的价格收割,朱庆来火速赶到,想方设法,处理完毕。他常常是刚进入甜蜜的梦乡,就被电话吵醒了。可谁曾想到,朱庆来患有糖尿病和肝病,目前体重由90公斤下降到70公斤。每天起床后,先喝下治疗糖尿病的药,半个小时后再服治肝病的药。

在“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各作业组都有“临时党小组”,60多名党员成为凝聚人心、相互帮扶的中坚力量。在朱庆来的倡导下,每台机械要为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免费收割8亩小麦。党员王祥贵有两台机车,每年义务割麦都在30亩以上。去年,河南省汝南县一位孤寡老人在2亩地里种了几行树木,别的作业队嫌费事,党员张传合把车开到老人家地里,二话没说就干起来。河南项城农民陈保戈夫妇都年逾60,妻子残疾,身边只有收养的一个年仅10岁的女孩,家庭非常困难。今年6月1日,党员杨兴坤了解情况后,免费为他家收割了4.8亩麦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