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方电气:不畏强者勇于创新

2007-06-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何平 我有话说

位于四川的东方电气集团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起来的“三线”国有企业,面对的是自然条件差、配套能力弱、信息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但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摆脱了不利因素,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集团生产的发电设备超过1.42亿千瓦,相当于全国装机总量的四分之一。

3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研制过程,是东

方电气坚持自主创新的典范,首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更是被东方职工自豪地称做“争气机”。

1980年,一机部、水电部与美国西屋公司签订了引进30万千瓦机组合同,并决定由上海、哈尔滨两个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各引进一套,并由一机部派遣上海、哈尔滨两基地以及相关的辅机厂、研究所的数百名技术人员去美国学习,同时还购买了一批大型先进加工、测试设备以及大型计算机。而此前一直参与国产机组研制工作的东方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却不在名单之列。

是等待国内其他企业引进、吸收外国技术后再学习,还是克服困难自己搞研制,是当时摆在东方电气职工面前最紧迫的问题。朱元巢说:“企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装备,但光靠从国外进口是不行的,用中国人自己的技术振兴中国的装备产业,成为了大家的共同信念。”

于是,东方电气职工自筹了数百万元资金,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1983年研制成功首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并于1987年在山东黄台电厂投入运行,此时比由国家指定基地引进的机组在1989年投运早了一年半。

国家决定由东方电气和国内另一家企业联合做发电机组的研制,到了研制后期,在设计多大发电功率的发电机组时,有关方面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但根据葛洲坝的水利特点,东方电气认为葛洲坝适合上17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东方电气也有这个设计制造能力,并坚持走了过来。

最后,东方电气仅仅取得两台17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指标,有专家并不看好东方电气的方案,当时

甚至有人断言:东方电气的两台大机组,最后只能成为长江上的两堆废铁。

朱元巢说:“实践证明,17万机组在葛洲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东方电气自行设计制造的17万千瓦、转轮直径达11.3米的发电机组,至今依然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轴流转浆式机组。”这一项目实现了我国水电设备制造史上的重大突破,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