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也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方首席编译。他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现已普及新一代国民,应用于社会生活。他在“比较文字学”上的学术成就,也享誉世界。周先生是1906年生
做为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对世界文化史研究有深厚的功底,书中对世界各地区人种、文化、宗教、社会、语言文字的变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从七千年前到当下,在人类文化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宗教、国家、事件几乎都有提及。其中,周先生对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一些学术问题作了正本清源的阐述,有价值之处不胜枚举,试举两例。
其一,以前在语言学界,有一种说法是认为“语言类型决定文字类型”,但实际情况常常是“字母跟着宗教走”,因为宗教是文化。比如,同样是斯拉夫语,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信东正教,用斯拉夫字母,捷克和斯洛伐克等信天主教,用罗马字母。又比如,印度的印地语和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实际上是同一种语言,叫印度斯坦语,但印度信印度教,用印度字母,巴基斯坦信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字母,形成印地文和乌尔都文两种文字。类似情况在世界上还很多。但以前人们靠直觉认为“语言类型决定文字类型”,经过大量研究,认识得到发展,语言文字学最终接受了“文化传播决定文字类型”。周先生深入浅出地将一个原本专业枯燥的语言学问题阐述得清楚明了,即使非专业的读者也可很轻松地接受,显示出不凡的大家功力。
其二,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这两大文明的详情,一个失传了约1500年,一个失传了1300多年,都是在十九世纪才重新为人知晓的。而对湮没已久的丁头字和圣书字的发现和成功释读,对重新发现这段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周先生在书中为更多人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权威的文本。
丁头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经历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王朝,在两河流域流行了3500年。在亚述帝国时,随着帝国政治和贸易的扩大,曾是中东地区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文字。在长达三千年的时间里,两河流域文明凭借丁头字而得以记载。亚述帝国灭亡后,丁头字也慢慢消失了,长久以来无人知晓。十八世纪时,德国学者偶然得到一张古波斯丁头字的铭文摹本,才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经过西欧学者一百多年不间断的努力,终于在十九世纪对丁头字释读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大量出土的丁头字泥版,也为了解人类早期文明提供了文献资料。丁头字的重新发现和释读,成功打开了一个人类历史的宝库。
距今约七千年前,古埃及就有了成熟文字:圣书字。圣书字有三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人民体,流行了四千年。但后来文字失传,人们无法知道古埃及人纵贯五千年的文明史。从16世纪开始,人们开始注意到这里有铭文和纸草书写的古文字,但无法辨认。1799年,拿破仑远征军的一个军官在圣罗塞塔堡垒,发现了一块罗马帝国统治埃及时的石碑,上面有希腊文、圣书字碑铭体和人民体三种文字。原来从希腊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到罗马帝国统治埃及时,发布公告一直是希腊语和圣书字人民体、碑铭体三者并用。这块石碑成了打开认识古埃及文字的通道。人们通过希腊文,逐渐认识了圣书字人民体、碑铭体和僧侣体。灿烂的古埃及文明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
周先生还从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视角,提出不少富有创见的概念和新解,体现了一名百岁学人的智慧。
例如,周先生对四个主要传统文化区:东亚、南亚、西亚和西欧的历史文化特点分别做了概括而精辟的介绍。他形象地比喻:“人类文化的结构形式像一张八仙桌,四个地区传统文化是八仙桌的四条腿,国际现代文化是八仙桌的桌面。”周先生在书中还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都进入了国际现代文化和地区传统文化的双文化时代”。他说:“人类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在聚合运动中前进的。”部落文化聚合成城邦文化,城邦文化聚合成国家文化,国家文化聚合成多国区域文化,多国区域文化聚合成人类共同的国际现代文化。各地传统文化在互相接触吸收,其中具有普遍价值的部分融入国际现代文化,同时各地传统文化依旧存在并面临更新。并指出:正在世界传播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知识和事物,就是全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现代国际文化。它的精髓是科学,“科学是一元性的,不分民族,不分国家,不分阶级,不分地区”。
周先生在书中还指出:从人类文化的发展来看,人类在思维上也有发展层次,即神学的冥想,玄学和推理,科学的实证三个层次。从今天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来看,神学文化、玄学文化、科学文化三者并存。周先生指出:安达曼群岛、亚马逊丛林的不知衣冠的裸体部落和现代都市使手机的人群,文化差距为一万年。文化不同,各自求进,可以和平共处,固执持强,就会产生文化冲突。
这部《百岁新稿》纵览人类文化发展,叙述严谨丰富,评论大气厚重,是周先生多年治学的积淀,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