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文明晋城人,建文明晋城市”

2007-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李东平 秦宏平 本报记者 杨荣 我有话说

到过晋城市的人,都说这里很美。城市亮丽多姿,绿地蓝天相映,建筑鳞次栉比,街道开阔通畅,夜晚霓虹溢彩,公园绿草茵茵,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然而,这里的人更美。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好事、新事天天都能听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风吹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做文明晋城人,建文明

晋城市”,已成为晋城市民的共同心愿。

让城市面貌透出文明的底蕴

今年4月中旬,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北京奥运会选拔赛在晋城成功举办,众多的体育健儿看到绿茵茵的城市面貌,高档的体育设施和场馆时,无不惊叹不已。大赛的副裁判长石有宾竖起大拇指称赞说:“真没想到,晋城让我大吃一惊!”

城市面貌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从中可以透出一个城市文明的底蕴。晋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山西省“创三优”文明城市竞赛活动中,曾连续获得过较好的名次,2003年全省首批文明城市评选中,又率先夺得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2004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又提出2005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2008年力争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标。但是,晋城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由于建市时间短,原来起点低,在城市规模和功能上还存在许多欠缺。2005年6月,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视察团到晋城视察后,直言不讳地点出了晋城的软肋:城市的内涵还不丰富,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相比,城市形象不鲜明、不突出。一句话,城市没有特色!

为了打造一张美丽的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晋城市紧紧抓住文明城市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关健,将建设“经济强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卫生城市”“五市”合在一起抓。从“九五”始,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上亿元资金,安排启动了“畅通工程”、“便民工程”、“绿化工程”、“亮化美化工程”等一系列城市建设工程,市体育馆、文体综合馆、博物馆、科技图书馆、广电大厦等一批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拔地而起,凤翔、凤鸣、凤苑等20多个综合小区和泽州公园、物茂广场、凤西广场、七星广场等10多个寓文化和娱乐为一体的场所建成。黄华街“城中村”的改造,拉开了老城区拆迁改造的序幕,昔日的窄巷陋屋被整齐漂亮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所替代。2003年,投资2亿元的两河治理工程,彻底治理了污水,沿河建成的百丽园、金华园两个水上游园,成为新景观。晋城市两河综合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与此同时,连续四年关停搬迁改造市区及周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扩大集中供热供气,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控制扬尘污染,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晋城钢铁厂、城区西上庄煤矸石砖场、山口采石场等一批市区污染大户被关停,一座座小煤矿、小高炉、小造纸厂被取缔,一根根烟窗被炸掉。

污染在消失,绿色在延伸,天空在变蓝,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建市初期,市区还是一个仅有8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城,现在已发展成为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城市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拥有城市道路98条,总长335公里,市区道路面积扩展到28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11.2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十纵十横”的大通道格局。在全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5.3%、43.3%和15.5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了城市东出口景观绿化工程,新增绿地900亩,启动了泽州公园、植物园、凤城路等5个绿化改造精品工程,推行了绿色图章制度,加快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步伐。全市的丽日蓝天步步提升,年年变化。2004年、2005年全市二级以上天数分别为192天、258天,2006年达到293天,名列全省第一,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到2.79以下。今年,全市二级以上天数可望达到295天以上。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日处理垃圾5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工程进展顺利。还投资3500多万元对沿街81幢建筑物进行立面装饰和统一规划,使泽州路、凤台街等主要街道,白天一街一景,晚上灯火璀璨,形成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风貌。2005年,晋城市被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光荣称号,2006年又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荣誉。

晋城市以其美丽的整体形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近3年来,晋城市先后成功地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太行风情-相约晋城》大型晚会、国际女子篮球公开赛、亚州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首届中外武术大会、山西省第五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中国门球冠军赛山西选拔赛、第八届国际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等大型赛事。今年早春三月,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晋城矿业集团蓝焰合唱团应维也纳政府之邀参加了第一届维也纳春季音乐会。一曲轻快活泼的《山西牧羊》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

晋城,折射出一束束文明的光亮。

用无形的市民素质支撑有形的城市形象

今年5月,河南省济源市一姓孟的先生到晋城谈生意后到大千美食娱乐城吃饭,不慎将装有300多万元财物的皮包丢失了。员工周晋丽捡到后,立即通过公司寻找失主。几天后,孟先生再次来到晋城后,激动地握着周女士的手说:“晋城让我感到太温暖了!”这是一朵晋城文明建设中的小小的浪花。一滴水见精神,从中看到了晋城市民的素质。

广大市民的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培育出来的。市委书记李雁红说:“有形的城市形象,是靠无形的市民的素质支撑起来的。”

晋城是个新建城市,客观上市区与农村紧密相连,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动频繁,市民的素质也就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率先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市里作出了教育培训规划,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形式,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进而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近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班160多次,培训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人次。

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逐步意识到,没有广大市民文化水准的普遍提高,城市文明就很难巩固和持久;同时,富裕起来的市民对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也都有了更新更高的追求。因此,有必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坚持用城市眼光抓社区,用城市标准育市民,把精神文明创建向基层大力延伸,以社区为载体,沟通城乡结合部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此,该市精心创作了电视连续剧《赵树理》、上党梆子现代戏《赵树理》、农俗音画《农颂》等一批优秀作品,持续开展了“上党梆子戏迷票友大赛”、消夏文艺晚会、广场文化节、社区文艺汇演等群众文化活动。从2006年始,启动了“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以全市100多所市民学校为阵地,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晋城市文明市民教育读本》、《晋城市市民文明手册》为教材,在广大市民中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礼仪、诚信、环保、社会责任感、文明健康生活常识等多种教育。还通过组织开展“美化环境、爱我晋城”、“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争做文明晋城人”万人签名、“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启动仪式等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市民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今年,正在组织实施“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共铸诚信”、“红绿灯下讲文明、斑马线上知荣辱”、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志愿者活动、“争做文明小公民”、文明上网办网、热爱第二故乡教育、环境整治活动等“十大文明和谐创建活动”。

在市民素质教育过程中,晋城市还注重培育和宣传身边“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让身边事教育身边的人。他们先后推出了段永芳、张国旗、王小宽、崔晓满等一批先进典型,推选出张家胜、毕腊英、苏红萍等9名省级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今年,还在全市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十大系列先进典型人物”和“感动晋城人物”评选活动,每月推出一个系列,通过报纸、手机、网络、固定电话等多种投票方式,吸引市民踊跃参与,把评选典型的过程变成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变成弘扬时代精神,展示晋城风采的过程。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市民思想觉悟提高了,公德意识进一步增强了。过去单靠领导组织搞活动,现在变为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过去是上级想办法出点子搞推动,现在基层群众主动开动脑筋自发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目前,在晋城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的少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多了;损坏花草绿地的少了,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市政设施的多了;违章经营的少了,规范经营门前三包的多了……

在阳电广场,每天早上10点至11点多,都能看见有20多位中老年妇女翩翩起舞,引得行人驻足观看。“侧举摆纱,退两步再摆,后转甩纱……”领舞的是一位身材瘦小、嗓门很高的舞蹈老师,叫石良玉,56岁,为晋煤集团的一位退休工人,爱好舞蹈,从2006年组建了这支舞蹈队,一直坚持到现在。一位王大娘风趣地对记者说:“练完回到家做饭,嘴里哼着小曲儿,脚底还不忘练练舞步。”

现在的市民,大多都参加一项有益的文体活动,有的是政府或社区组织的,有的则是自发的,市民们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去年3月,市里组织了规模盛大的第三届全民运动会,50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9月,6县区16个乡镇办事处18支代表队共3500多名运动员,代表全市170多万农民兄弟又参加了第三届农民运动会。

走城乡一体化创建新路子

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以城促乡,以城带乡,实现城乡联动,文明共建,是晋城市赋予文明城市建设的新的特色和内容。晋城市是从一个小县城发展起来的,市区内有从农民转变的市民,也有没有土地的农民,加之全市农村人口占多数,因此,如何引导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文明向村镇文明转变,成为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晋城市将文明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引导农民作好新村规划,突出抓了“水、气、电、路、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公路工程、文化信息工程,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目前,全市农村全部实现了“六通”,基本具备了“六有”,初步实现了“六化”,即,住房舒适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街道明亮化,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上世纪50年代就闻名全国的泽州县东四义村,先后投资上亿元建成集水、暖、电为一体的6个高标准小区,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安排居民600多户,建成了影剧院,办起了幼儿园、小学,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村内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在文化楼办起了展览室、图书室,在公园开辟了领袖纪念馆、元帅纪念堂、英模纪念室。真正从“卫生村”变成了既卫生又文明的新型农村。

“以十星级文明户”为抓手,在广大农村开展了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晋城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十星级文明户”为抓手,以“探索新思路、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市涌现出巴公镇、东四义村、东常村、杨村等4个全国文明村镇典型,上伏村、皇城村、大张村、望川村等5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6个省级文明乡镇,18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小城镇,12个市级文明村标兵,36个市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东常村,是晋城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之地。从1997年以来,坚持以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为形式,不断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依托农民道德广场、农技校等设施,开展形势教育,传播科技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年一度的“农民艺术节”,坚持了整整10年。

全国首届“五好文明家庭”和全国“扶贫贡献奖”获得者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农民毕腊英,将自己养猪积攒的25万元钱全部捐献给教育事业,先后设立“毕腊英教育基金会”、“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会”,先后资助450名优秀教师,650多名优秀学生和20多名失学儿童上学。

毕腊英是当代新型农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晋城市通过以先进的思想引导农民,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农民,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农民,营造出生机勃勃、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农村思想文化环境,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有较高思想觉悟的新型农民,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连片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