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能源和信息是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可是长时期以来,人们并没有真正地重视信息。尽管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口号,但在很多人心目中,信息化也只是意味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意味着通过信息化来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总之,仍只是将信息化与物质文明建设相联系。其实,作用于人脑的信息是精神文明建设最该抓的东西
认识信息加工的重要性
在材料和能源领域,大家都明白加工程度的重要性。比如,2004年我国中药材出口额为3.62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的50%,比2003年增长15.35%。2005年上半年中药材出口额1.8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6.61%,占中药出口总值的46%。与此同时,2004年的中药进口额为2.26亿美元,比2003年的2.08亿美元增长8.6%。由此可以推测出,我国中药材出口对“洋中药”的进口做出了多大“贡献”。
在信息领域,人们对加工程度的重要性还不是那么敏感。其实,这里的情况更加触目惊心!美国动画片《风中奇缘》的情节取自印第安人的传说故事(信息的“原材料”),影片制作者(信息加工者)――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并未向印第安人社区支付任何费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查尔斯・温伯格2003年完成的内部报告《来自影片的利润》指出,该片的制作成本为6000万美元,1998年时统计的票房收入已达3.42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为2亿美元,美国国内市场为1.42亿美元。而从2002年时统计的数据来看,美国国内市场上,票房收入占电影总收入的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录像带与DVD盘的销售与租赁收入则超过三分之二。同样由迪斯尼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木兰》取自中国民间传说花木兰,他们没有付给中国任何费用,该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3亿美元的收入。
文化产业与信息加工本就相通
文化产业与信息加工是什么关系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情报学系的玛希娅・贝茨教授在2006年发表文章,专门研究了“信息的基本形态”。她认为,信息可分为被体现的信息(储存在身体内的编码信息)、身外信息(储存在身体以外的信息,包括记录信息与嵌入信息)、被表达的信息(气味、呼吸、姿势、口头语言等起到通信传播作用之信号的组织模式)、被付之行动(enacted,其另一含义是“被表演”)的信息(指人与动物同环境相互作用之行为的组织模式)等形态。例如,图书情报学、档案学和博物馆学都属于收藏类的学科,但图书情报机构收藏的是已发表的记录信息,档案馆收藏的是未发表的记录信息,而博物馆收藏的物品含有嵌入信息,自然史博物馆收藏的生物标本含有被体现的基因信息,在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则能接触到大量身外信息。
按照上述关于信息形态的分类,可将表演艺术(舞蹈、戏剧、音乐等)研究视为关于被表达和被付之行动的信息的学科,将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研究视为关于嵌入信息的学科,将文学研究视为关于记录信息的学科。于是,在玛希娅・贝茨教授的分类框架中,信息加工(图书情报学等收藏类学科的职责)与文化产业就打通了。在过去,图书情报学专业人士与文化产业专业人士相互来往不多。在新形势下,秉承前述新认识,双方确实应该加强沟通与合作。
信息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一些文化商人愿意向文化产业投钱,但很少有人愿意向图书情报机构之类的单位投钱。可是,没有后者的传承与保存功能,文化创意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卢浮宫的馆藏,丹・布朗能凭空创作出蜚声世界的《达・芬奇密码》吗?档案馆收藏的资料是关涉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传统的,而是否重视档案馆之类从表面看只花钱不挣钱的单位,这本身就反映了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是否具备优秀的传统。笔者和同事们目前正在翻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的传记,该书作者充分利用了西蒙工作过的各种单位(包括他声名鹊起之前的工作单位)所保存的关于西蒙的宝贵而丰富的档案资料,其中甚至包括西蒙在某个文件稿边缘处批注的文字。反观国内的很多单位,别说是个人档案了,有的连单位的获奖证书都找不到了。笔者可以断言,凡是不重视图书情报机构、档案馆和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重镇。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近年来大抓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从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大型音乐情景剧《木兰诗篇》到大型电视专题片《河之南》,令人对河南刮目相看。2006年12月26日,徐光春在安阳为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挥锹奠基,充分表现了河南省领导的眼界和胸襟。这座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总建筑面积达330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为7亿元。我们希望更多的地方从文化产业的源头上重视信息工作和信息类机构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人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图为不久前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