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农民保护的珍贵文物亮相首博

2007-06-1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6月11日电(记者李韵)《后土吉金国宝荟萃――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日前在首都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而为展览剪彩的就是保护了这些国宝的农民代表。

该展览的展品均选自2003年以来宝鸡市当地农民发现并保护的12批具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文物,其中包括2003年9月眉县杨家村发现的西周青铜器窖藏

、2003年9月宝鸡金台区长青村和2006年10月扶风县红卫砖厂发现的商代墓葬、2006年11月扶风县五郡村发现的西周青铜器窖藏中出土的青铜器,以及其他地点发现的重要文物,共36组164件,是21世纪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著名文物学家李学勤在看到这批文物时,用“震撼”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其中杨家村出土的?(音“来”)盘有多达350字的铭文,是目前已知西周铭文最多的铜盘,铭文记述了单氏家族的族谱,记载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恭、懿、夷、厉到宣王的名称、位次及相关事件;两件出土于扶风县五郡村的五年?生尊,造型奇特,有铭文14行112字,记述了一件西周民事案件的过程和情况,堪称已知最早的一份民事调解书。本次展览的文物绝大多数为首次展出。展览持续到15日,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可免费参观。

与这批美轮美奂的文物同样值得尊敬的,是发现文物并主动保护并上缴的农民们。宝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留有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世代生活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与祖先留下的遗产有着血脉联系,形成了诚实善良和质朴淳厚的民风。他们在生产劳作中一次次地发现了地下的文物珍品,却不为利益所动,一次次地报告或上缴文物部门,忠实地履行了公民的义务。问到他们护宝的动机时,这些功臣们的回答简单而质朴:“文物是国家的,我们不能要。”为了彰显这种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行为,国家文物局不仅举办了这次展览,还将与文化部共同于6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为31位护宝的宝鸡农民,以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最基层的长城义务保护员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增强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动员全社会和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