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柳路贵州日报记者陈俊)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传说中的龙头上长角。出土于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现陈列在安顺开发区兴伟古生物奇石博物馆内的一具“新中国龙”化石,就向人们展示了“龙角”形象。
关岭有“龙的故乡”之美誉。我国已经命名了两属4种海龙,其中有3种正型标本产自关岭布
据专家介绍,这条“新中国龙”属“新中国龙类”,并且是新中国龙类中体型超大者。新中国龙类是生活在二亿二千万年前三叠纪海洋中的水生爬行类动物,成年个体身长约400厘米,呈长条状,头部呈三角形,脖颈粗而长,身体较短呈窄圆形,尾长而粗壮,四肢较长且强壮有力,趾修长,趾间可能长有肉质的蹼。从身体结构看,新中国龙水陆两栖生活,可以在海陆之间来去自如,尽管它们能自由地在陆上爬行,并在陆上产卵繁殖,但大部分时间仍生活在水中。它们用强壮的桨状四肢和粗壮的长尾在水中游动,靠捕食鱼类和小型水生爬行动物为生。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后,人们有一个大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是瑞兽,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
目前已发现的新中国龙类化石全部产自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共有黄氏新中国龙、美丽瓦窑龙和朱氏瓦窑龙三个种类,而已发现的新中国龙化石中又只有这条头上长角,虽然它不像艺术形式中的龙角繁复,但它向人们展示了龙首长角的原形,因而弥足珍贵。
据关岭自治县副县长高应平介绍,县里在2003年还出台了一项专门保护和开发龙化石措施,决定从2004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保护体系。计划每年投入500万元中地方政府每年安排150万元左右专项保护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