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涂鸦看公共文化空间

2007-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虞琰 史楠 我有话说

最近,宁波最高的标志性古建筑天封塔不堪游客乱涂乱画之患,管理单位无奈之下只得向社会征求解决办法。有人就此建议设立涂鸦墙,引导游客将这种破坏性的举动转变为一种参与性的体验活动。但也有人认为,贸然设置涂鸦墙,

会影响古建筑的整体环境氛围,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具有街头文化特质的涂鸦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古建筑,两者看似格格不入,于现实中却难分难解。一方面,游客乐此不疲,另一方面,管理人员防不胜防。往往是这边刚小心翼翼地清理粉刷完毕,那边就再度肆意涂抹得面目全非。在各地的人文名胜风景区,我们时不时还能看到“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游客印记”。宁波天封塔保护时所面临的难题,以及有人提出的设立涂鸦墙的建议,我们当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加以解决;从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一种新的思路:尊重公众对于公共文化空间的参与热情,引导其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表达,从而使公众能够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享用者、受益者和建设者。这其实已经不单是一个如何开放好文博单位的管理问题,更是一个如何建设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问题。

以往我们对公共文化空间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大剧院、大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场所之上,以为只要拥有这些硬件就够了。然而现代公共文化空间最本质的意义,乃是满足社会大众了解、联系、表达、交流的需要。要满足公众这一需要,重要的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性的设施和场所,更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可以充分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氛围和环境,为他们提供文化表达和交流的有效途径。换言之,公共文化空间应具有公众参与性。

其实,涂鸦之举古今中外都有,从法国史前洞穴上的拉斯科野牛壁画,到当今最为出名的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斯的作品,从苏轼的《题西林壁》诗作,到今天诸如各类沙龙、咖啡馆中的留言册和留言板,都是典型例子。去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第五届动漫节”设置了涂鸦墙;前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开通了一面奥运主题涂鸦墙;四川美术学院所在的片区,甚至在打造涂鸦艺术街。虽然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但以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依据适当的媒介,满足公众文化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这个本质是一致的。

具体问题诚然需要具体分析和论证,但是如果我们更多地从满足公众文化表达和交流需要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从城市文化建设与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解决这类问题,那么不管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城市建设与管理,都会有更理性与积极的考虑和措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