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新华社报道,安徽省砀山县对2005年高考期间发生的一起集体手机舞弊案11名涉案违纪人员作出开除党籍、行政撤职等严肃处理。耐人寻味的是,6月5日公布处理决定,第二天――6月6日,砀山县公安机关又截获6名大学生“枪手”,破获了一起高考团伙舞弊未遂案。
高考过后,各地有效制止和处理高考作弊的消
情况令人尴尬。这些成功的反作弊战同时也说明,高考作弊现象仍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考试纪律、大力提倡诚信考试的今天,为什么高考作弊屡禁不止?国家投入巨资设立的高科技防范措施究竟能不能根除作弊?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彻底杜绝这一严重损害国家大考的痼疾顽症?
地方保护:污染高考阳光和诚信
高考前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卧底河南郸城县,发现该县50个考场中竟有10名考生找了替考者,其中还有中学校长帮女儿找替考。这起作弊事件操作过程十分简单:作弊者买通相关人员,将准考证上面的照片替换即可。但是,替换照片并不容易,在高考报名工作结束后替换照片,等考完再换回来,而且是多人参与,这并不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人单枪匹马就可以完成的。
据了解内情的人士介绍,长期以来,高考在个别地方某种程度上已经让考生、学校和地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考生成绩上去了,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学校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可以在办学资源方面获得更多利益;地方上考的大学生越多,当地领导就越满意。由于能够带来这么多“好处”,以至于部分老百姓对本乡本土学生通过作弊考上大学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有专家指出,从现在我国的考试模式与监考制度等方面来看,从报名到考试一系列工作都由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甚至包括监考也由当地教师担任。虽然近些年来采取了相邻地区教师互换监考的办法,但是在“地方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这些监考老师往往成为当地教育部门公关的对象。在上述“利益共同体”的前提下,本地升学率、权力、关系、人情等因素加在一起,对相关人员的诚信品质形成了极大的考验,同时也考验着制度的完善性。
法律空档:团伙作弊屡禁不止
今年,教育部在继续组织所有考生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的基础上,出台了“诚信档案”措施,开始尝试对全国考生实施“诚信档案”管理,将诚信教育从道德层面提升到制度层面。以前考试作弊的处理结果会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也只在当年有效;而从今年开始,考生的作弊记录一旦进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这个作弊的行为事实就会保留下来,甚至于会对将来的就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制约了考生,却对社会上的作弊团伙没有任何约束力。事实上,我国目前存在着法律的空档,治安处罚法和刑法没有明确条文说明如何处罚非考生的作弊团伙。所以,试题买卖、替考、团伙作弊等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甚至发生过这样的尴尬事,某地当场抓获了在国家级考试时架设无线电发射台进行作弊的团伙,最后却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条文只好无罪释放。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介绍,在2000年前后,高考舞弊事件比较多,这几年加强了管理,情况比以前要好,但是在处理舞弊方面特别是团体作弊方面还存在问题。现在针对作弊行为,仅仅是取消了当事人的成绩,没有追究刑事责任,学校及其领导也没有承担任何相应的责任,处罚显然缺乏力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认为,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制度的建立、教育和惩罚要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监督,但同时制度建立是最重要的。而制度建立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法律层面上,要依法处理高考作弊行为。要为高考立一部比较全面的法律,对考试命题权力、录取名额分配、自主招生办法、加分政策等予以细致的法律规范,以减少混乱和不公平的发生。相关法律规定要有具体操作性,使针对作弊者和参与作弊人员的处罚有法可依。
据悉,在新近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适时启动考试法的起草工作。今年9月1日起,重庆市将作为《考试法》的试点城市,正式实施《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
根本出路:继续完善考试制度
从抄袭、“枪手”(替考者)到手机、电子词典、对讲机、针孔摄像机、无线耳机到能传送答案的手表、网上热卖的隐形笔……作弊的工具五花八门,而且有越来越高科技的趋势。同时,各地高考考场也加强了电子监控,陆续配置了一些必要的手机探测仪和监控设备,一些省(市)还相继建成远程巡查系统。今年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已经与全国近二分之一的省(区、市)建立了视频联通,通过该平台可以将全国各地考场的现场尽收眼底,全国统一的考试管理平台已初具规模。戴家干表示,高科技作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今天的高考考场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作弊与反作弊的高科技之间的较量。
然而,在这场作弊与反作弊的“魔道之争”中,高科技也有许多无奈的地方。监控科技可以精益求精,但是相对于作弊分子五花八门的技术手段、匪夷所思的作弊行为,监控技术只是一种防范,处于“守势”。其中更关键的问题是,任何高科技的监控都离不开人的操作,怎样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全程监控始终是一个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河南郸城作弊者就称,电子信息采集照片也是由人来操作的,所以就有可乘之机。归根到底,还是管理的问题,管理的漏洞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弥补的。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说,中国的高考规模越来越大,今年就有近千万人参加,发生个别舞弊事件有一定的必然性。关键在于,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措施建设,要靠制度和措施防止舞弊,特别是高科技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舞弊。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继续完善考试制度,包括招生制度、考试制度等,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要从各方面维护考试的公正、公平,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
照片说明:济南查获一高考作弊器销售窝点,查缴高考作弊器20余套,图为微型耳机。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