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心灵之音

2007-06-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钟国兴 我有话说

前不久的一天,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型音舞诗画《木兰山组歌》激情上演。90分钟的演出,著名歌唱家、艺术家彭丽媛、蒋大为、殷秀梅、乔榛、丁建华、殷之光等一一登台,演唱激情飞扬,朗诵大气磅礴。6000多名观众的掌声,一次次热烈地响起。

《木兰山组歌》以弘扬木兰精神为主线,分“文化之源”、“山水之韵”、

“和谐之地”、“红色之魂”四个乐章,共有《木兰歌》、《阿里山摇篮曲》、《和谐中国》、《追求木兰山》、《啊!木兰山》等13首立意深远、气势磅礴、撞击心灵的歌曲组成,并配有多段激情飞扬的朗颂词。

《木兰山组歌》的总撰稿人为经济学博士、中共武汉市黄陂区委副书记舒炼。

日前,在木兰故里,在武汉市黄陂区委机关大楼,笔者将舒炼堵在了他的办公室。

起初,舒炼拒绝采访,理由是,他在黄陂区分管干部、经济、文化教育工作,为了黄陂一方经济的发展,创作、推出《木兰山组歌》是自己的职责,分内的事。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为黄陂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光大尽一点绵薄之力是完全应该的。

几经软磨硬缠,终于打开了舒炼的话匣子。他说,创作《木兰山组歌》是一种责任。表面上看是在写歌,实质上却是在履行工作职责。他于2004年从武汉市委机关调到黄陂工作,担任区委副书记,工作职责里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抓文化。既然抓文化,就要创造文化精品。

舒炼说,《木兰山组歌》的创作,除了一种工作责任感驱使外,同时还源自一种文化情感的冲动。他介绍,黄陂位于武汉北大门,处在鄂东北、鄂东南和江汉平原三个相对独立地理单元的连接部位,自古以来,黄陂就是南方与北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汇中心,这里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文化璀璨。

黄陂也是被广泛认可的木兰故里,是木兰文化最为重要的发源地和传播源。2000多年前的汉代,巾帼英雄花木兰就是从黄陂北部的双龙镇(今大城潭村)踏上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迢迢征途的,演绎了中华文明历史上令人荡气回肠的经典故事。1600年前的南齐和1400年前的隋代,朝廷为褒扬木兰事迹,弘扬木兰精神,两度在这里设置木兰县。

唐代以后,以木兰山为中心的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木兰文化现象,她有具像化的木兰胜景古迹,民俗化的木兰精神意念,艺术化的木兰诗文名篇。唐武宗会昌二年,时任黄州刺史的大诗人杜牧登临木兰山,拜谒木兰庙,睹物生情,挥毫写下七言绝句:“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一首《题木兰庙》诗成为流芳百世、咏叹木兰的不朽佳作。

黄陂山清水秀,地杰人灵,人文资源丰富,殷商盘龙文化、汉唐木兰文化和北宋“二程”理学文化,还有民俗文化,这四大文化标识让黄陂人无比自豪,其中木兰文化最具传奇性、艺术性、情怀性、群众性和大众的吸引力,是黄陂最有代表性的文化。

木兰文化滋养了黄陂儿女,凝聚了黄陂民众,浓缩了黄陂精神,发扬光大、做大做强木兰文化,是黄陂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

舒炼介绍,在《木兰山组歌》创作之初,他就基本形成了以弘扬木兰精神为主线,按四个乐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大时段、粗线条地艺术再现木兰山地区绵延久长且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的创意。在创作过程中,他追溯着木兰文化,感动于木兰精神,常常激情满怀,灵感闪现,词曲从心灵自然迸发。

舒炼认为,《木兰山组歌》的创作,最终的目的是彰显木兰文化的张力。文化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灵魂,黄陂要加快发展、勇立潮头离不开文化,需要文化产业支撑。

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他意识到,木兰文化不能单纯把它作为一个教化体系去对待,还应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木兰文化内涵不断进行多角度探解、阐扬,赋予新的时代创新符号,依托一个集中的、优秀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艺术载体去展现,形成一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冲力,这是木兰文化发展的必然,是木兰文化价值最根本的体现,更是黄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彰显《木兰山组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成为他的追求目标。

舒炼说,《木兰山组歌》的创作,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提升木兰文化的内涵。《木兰山组歌》的撰稿和词曲创作过程是艰辛的,他自始至终将木兰文化的探究、提炼、创新、提升作为主攻方向,踏遍了黄陂的山山水水,访尽了黄陂的村村??,查阅了大量资料,力求使木兰文化既保持历史的原色,又不拘泥于传统方式,努力实现传承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需求的和谐统一。

舒炼称,之所以将木兰文化的意蕴寄寓于木兰山,是因为“木兰与山名俱存,山并木兰争万古”。木兰山以丰厚、悠久的木兰传奇与宗教文化而积淀为中华大地上体量最大的木兰精神载体,木兰山以亿万年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而演化为华中地区极为壮观的独特物象,木兰山以新中国诞生的不灭火种而推崇为革命的红色摇篮。不言而喻,这里流淌着“文化之源”,这里洋溢着“山水之韵”,这里构建着“和谐之地”,这里凝聚着“红色之魂”。

采访结束时,舒炼一再表示,《木兰山组歌》的成功,得感谢多方的支持,感谢市、区领导的全力支持,感谢艺术家、专家的支持,还得感谢观众、群众的支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