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香港科技园共分三期,特区政府每期投资40个亿,第一期已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开放。”香港科技园副总裁张树荣在接受采访时,不无得意地对记者说,“2006年,一期科技园里的公司就向特区政府交了4个亿的利得税,在园里工作的个人交了3个亿,这还没算解决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世纪之交,通
日前,面对中央各大媒体记者,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要缔造有利创新的环境,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产业走高增值路线。长远来说,就是要使香港成为一个‘创新科技之都’。”
检讨策略谋创新
“在回归前,香港是没有什么科技创新产业的。截至1997年,港府实际每年对科技投资额年均仅占本地生产总值的0.03%,大大低于韩国的1.84%和新加坡的1.27%。”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港英政府对创新科技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既没有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扶持措施,也从来没有制订整体科技发展计划,政府构架中甚至长期没有主管科技发展的机构。”
“设计香港新机场的那位英国建筑师,8年时间赚走了全世界最大一笔设计费。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香港经济衰退,他辞退了在香港雇用的所有职员,自己走掉了。后来,新机场维护时设计图纸的解释成了大问题,造成很大麻烦。”在港采访的日子里,记者不只一次听各界人士讲起这个故事。黄玉山认为,这个故事让香港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香港必须选择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
上个世纪末,香港虽然抵御了金融风暴的更大破坏,但本地经济实力的下滑凸显了香港高昂的营商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所带来的负面效果。2000年,随着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调整了“科技创新能力”在竞争指标体系中的比重,科技研发能力低和成果转化率低一下子将香港甩在了“亚洲四小龙”之末。这让香港进一步意识到产业空心化问题――香港制造业转移至珠江三角洲,金融服务业所占比例过大。
本世纪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进行了一项有关香港长远发展策略的检讨,目的是配合回归后的转变和充分把握由此带来的机遇,并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型经济带来的挑战积极作好准备。这项检讨是继策略发展委员会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后作出的。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策略大纲,指出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发展一日千里、香港经营成本增高等问题,香港要积极利用创新科技,不断提升生产力和服务素质,才可以保持领先位置。
多项举措热启动
进入21世纪,为鼓励创新科技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在推动创新与科技发展方面,成立一个50亿港元的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应用科研活动;成立一个7.5亿港元的应用研究基金作配合,资助具有商业潜力的科研项目;成立应用科技研究院及中药研究院,提升香港在资讯科技、电子、无线通讯和中药等方面的研究。此外,特区政府还出台相关政策及拨出大笔资金,支持企业的研究和开发。
为了保持在信息科技方面的竞争力,特区政府特别在基础设施方面,斥资158亿港元,发展集尖端科技与多媒体于一身的数码港,以吸引信息科技应用、信息服务及多媒体内容创作方面的主要高科技供货商集中进行产品的研究开发。耗资120亿港元的香港科学园,则主力发展信息科技及电讯、电子、生物科技和精密工程四大重点行业。
此外,政府又拨款2.5亿港元(3200万美元)成立基金,推出“设计智优计划”,并成立“创意及设计中心”,以推动业界广泛应用创意与设计,在增值链上提升。
与此同时,香港加快了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2006年7月,深港产学研基地设立“深港发展研究院”。迄今,香港已有5所主要的大学入驻深圳虚拟大学园,并在深圳建立了10多个专业技术研发中心;2006年3月21日,香港科技园、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签署协议决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2006年6月,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备忘录,香港中大并与中科院、深圳市政府合作,在深圳建立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
“地产岛”向“科技岛”急转型
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后的香港,正从“地产岛”向“科技岛”转型。2002年至2005年,香港受访企业中有过创新活动的比重,从不足2成增加到48%;企业研发支出占香港整个研发支出的比重,从33%提升至52%;香港整体研发支出从75亿元增至110亿元;研发人员数量从1.3万人升至2.2万人,增幅近七成。这一重大变化反映到股市上,最显见的特征便是科技股一路飙升。自1999年底以来,港股市值由3.4万亿港元增至4.8万亿港元,其中近2成由高科技股所提供。
今年以来,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利好消息更是不断传来。4月16日,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府表示容许香港的大学申请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对香港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王永平说,“现时香港的大学可以和内地的大学结为伙伴关系,研究一些国家认为需要研究的项目,例如传染病或其他方面对国家的发展或民生很重要的研究项目。将来如果香港有些大学正式透过由创新科技署统筹的申报机制,成为国家的重点实验室,它当然可以接受国家不同部门的委托,研究一些可以适用于全国的成果。”
5月21日,港人十分关注的“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正式签署。香港特区政府科技创新署署长王锡基指出,“深港创新圈”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整合、聚集创新要素,构筑深港区域创新体系,引领、支撑、提升香港及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香港与深圳将共同致力融合双方优势,使“深港创新圈”成为一个国际级的科技活动枢纽……
结束此次在香港的采访时,留在本报记者心里的一个强烈感受是:今天的香港已作好准备,充分把握资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全力向东亚地区的创新科技中心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