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数字交通”离我们有多远

2007-07-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史楠 我有话说

6月30日,在福州举行的“2007中国‘数字交通’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交通信息通信新成果展示”落幕。本次活动由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中心、福建省交通厅联合主办,在3天的时间里集中展示了目前全国交通行业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成果。中国交通的信息化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信息化已成为交通

行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我国的数字交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在大屏幕前,可以清晰看到千里之外西藏地区的即时交通视频,甚至看得清交通管理人员的表情;装备各种传感器的交通检测车,不用工作人员下车勘察,仅在路面上行驶就可以实施对路况、损害程度的全面监控;由中国交通通信中心组织展示的反映数字交通的巨幅沙盘图……这些交通数字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吸引了众多观众。

“信息通信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交通行业各个领域,并在电子政务、智能交通和现代物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交通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交通部总工程师蒋千说。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据统计,2005年,我国完成公路客运量169.74亿人,旅客周转量9292.08亿人公里,同期完成公路货运量134.18亿吨,货物周转量8693.19亿吨公里,全国公路运输汽车已达1067.18万辆。

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孙国庆指出,我国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交通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交通部与41个省厅级单位、9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90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的行业专网连通,水运生产快速统计系统、交通政务信息网络交互平台等业务应用系统已经开通应用。信息化作为最有效的手段,为交通行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对交通的助力作用有待深度开发

信息网络和现代监控技术的大量应用,为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契机。目前已完成的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区域性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三个信息化示范工程,在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效果。随着道路运输GPS安全监管系统、港口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等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化在交通领域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息化的好处在服务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北斗系统走向民用、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海事卫星通信……这些应用其实都与民生紧密相连。但遗憾的是,公众对数字交通所带来的服务提升的直观感受,与我们在信息化方面的努力并没有成正比。“交通信息化指的是数字地图查询吗?”记者进行的随机采访中,不止一位被采访者这样说。

“交通信息化提供给大众的服务绝不只是数字地图的查询和交通信息的发布。”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主任杨洪义说。

从交通信息化到大众享受服务,中间环节还存在着某些缺失。各地相继推出的道路出行信息系统毫无疑问是交通信息化同公众接触的重要窗口,但这些窗口目前还存在着“大小不一”的窘境:“由于标准不一、信息共享与交换渠道不畅,形成了许多的‘信息孤岛’,造成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出效益。”孙国庆说,窗口不一样,标准不统一,已成为交通信息化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信息化带来的优质服务,还得在信息化的效用比方面下一番功夫。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许多观众围着一部高技术保障车啧啧称奇,大家在为我国交通领域采用了如此高端的车载设备感到高兴的同时,也看到该车底盘引自外国一家著名品牌,价格不菲。交通信息化需要高技术,但如果此技术不是自主创新,不考虑成本与收益之间、成本与应用范围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样的高技术往往就等同于高成本。

而高成本对公众来说,是高门槛;对此类交通服务的广泛应用来说,同样也是高门槛。“交通的科学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同样包括当地的人文、消费习惯等很多因素。交通的发展不一定就是高技术的堆砌,我们必须寻找到能够符合当时当地发展特点的那一种。”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说。在他眼中,信息化只是交通发展的基础而不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经过十多年跟踪国外发展,我们现在应该要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面对目前交通信息化服务大众时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该考虑向信息化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了。

向服务转型可以提高信息化的效益

要效益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成本问题。事实证明,如果以服务为宗旨,找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契合点,信息化其实完全可以成为公众了解交通、推进交通发展的“窗口”。广东日前推行的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目前已经发展到130多条ETC车道、20多万用户,按静态计算,到2020年,仅此一项即可节约101.2亿元。

可喜的是,信息化给交通行业带来的效益,已不仅仅局限于这种简单的经济效益。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指出,要把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为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提出交通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无疑为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将促使更多的交通信息化成果走向更广大的群众。

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需要信息化的助力。国家现代服务战略研究组组长高新民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已把“加快服务业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要“优化政策法规环境,依托信息网络,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并要“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以人为本、创新、安全、节约、环保”是本次活动赋予中国数字交通的新命题。通过这些命题,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数字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借信息化向服务业转型的中国交通。“交通信息化建设是能否实现行业转型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孙国庆说。

    从定位导航到交通监控,信息化覆盖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图为观众正在参观移动稽查系统展板。本报记者史楠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