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入“库”有利科学决策

2007-07-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振蓉 我有话说

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专家库”的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紧迫而不可或缺。

专家,即是在某一学术领域具有专门学术知识的人群。随着全社会决策

科学化、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专家在决策系统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减少“拍脑袋”决策,使决策更加客观和科学,决策部门更多倚重专家的咨询建议,这是我国决策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这种进步带来的一大变化,就是专家的建议意见更受重视。过去那种被专家自嘲为“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情况不但大为减少,而且许多时候,专家建议在决策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正由此,近年来,专家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情况也日渐增多,有时,专家甚至要直接面对公众的质疑。

分析公众有时对专家言论不信任的情况可以看出,公众质疑往往并不在于专家所发表意见本身,而在专家参与发表意见的程序过程,即法律上的“利益相关”问题。九江大桥塌桥事件,专家给出的结论是与大桥质量无关,而公众之所以对这一结论有疑问,原因之一就在于参与咨询的专家不是经由另一个与此事件无关的组织的委派,而是受邀广东省方面,而广东省方面不论是政府还是别的组织,都是这一事件的利益相关者。尽管作为专家本人,可能并不会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干扰,会本着尊重科学的态度来严肃对待学术问题,但无可回避的事实是,这一做法本身从源头上就形成了信任缺失。

其实,这种与“利益相关”的咨询困境还有不少。比如,医疗事故鉴定中的专家应当如何产生。由当事医疗单位邀请专家,患者一方自然不放心;由卫生主管部门出面,难免有“护短”之嫌。还有法律部门请来的咨询专家如何使原告、被告都认可……这些都存在一个如何从技术上避免“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专家库”无疑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参与决策的专家是领域内的权威,但对于同一位专家来说,是作为被邀请的专家,还是作为“专家库”中被抽取的专家,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相比较,后者具有更大的身份独立性。近几年,我国在科技评价体系建设中大力加强“专家库”建设,有效降低了“小圈子评价”、“人情评价”等情况,使科技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专家库”是一个庞大的智力资源库,进入“专家库”的专家既是某一领域的学术尖子,又具有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见解。当需要进行决策咨询时,从中随机抽取部分专家,既能满足咨询所必须的“第三方”立场的要求,又能使持不同学术见解的专家得以同舟共济,避免了学术小圈子带来的咨询意见“一面倒”的情况,从而丰富了咨询内容,形成高质量的专家咨询报告。

从行政首长决策制,到邀请专家参与咨询,再到实行“专家库”制度,这是我国决策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各类“专家库”的建设,决策咨询系统建设也被纳入到重要基础性建设工程之中。相信有了“专家库”的依托,专家们的决策咨询建议将更具权威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将向前跨进一大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