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掘进开工

2007-07-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郑州7月8日电(记者何平)今天上午10时许,在河南郑州附近的黄河北岸河床底部近40米深处,庞大的盾构机刀盘开始旋转,沿着水平方向由北向南开掘沉积多年的胶结泥沙。伴随着刀盘掘进形成的隧洞壁面衬砌加固工序也跟进展开,预制混凝土管片一片一片拼装成环,尾随刀盘掘进环环紧扣地向前推进,这标志着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关键性控制性工程――中线穿黄工程盾构掘进成功,中线穿黄工程施工进入关键阶段。

据南水北调办公室建设管理司副司长王松春介绍,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岸起自河南省荥阳市王村,终点为温县南张羌乡马庄。穿黄工程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其中,两条引水的穿黄隧洞是整个穿黄工程的控制性建筑物,每条隧洞长4250米,单洞直径7米,采用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盾构技术进行挖掘施工,在国内用盾构方式穿越大江大河尚属首例。

据了解,穿黄隧洞具体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法施工,盾构机由黄河北岸竖井内始发,穿越黄河河床深处抵达南岸。施工中使用的盾构机由德国海瑞克隧道机械股份公司制造,盾构机总体长度80米,刀盘直径9米,总重量达1100吨。这次首发掘进的是右引水洞,盾构机日掘进10米左右,预计2008年9月穿过黄河,2009年3月完成右隧洞盾构施工任务。

图为7月8日在河南温县黄河北岸拍摄的穿黄工程隧洞盾构机掘进现场。新华社发(成海忠摄)

新闻背景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