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土生:为汉字写“传记”

2007-07-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培禹 我有话说

汉字素有历史文化的“化石”之称,它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康熙字典》收录47000多字,《汉

语大词典》收录56000多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字7000个,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我们老祖宗所留下的这些珍贵遗产,把一位学者的目光紧紧地吸引了整整十个年头。十载寒暑,他披星戴月,偏偏要给每一个汉字都填写一张“履历表”,说出它们的来龙去脉,也说出它们的内涵外延。

他叫李土生。2007年春季,他的10卷本《土生说字》系列丛书出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首发研讨会。

“说字”引来大师赞赏

李土生的《土生说字》丛书精心选择了一千多个常用字和通用字,将之分为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教育、伦理、养生、命运、宗教、建筑等十类。每个汉字的解说从拆字开始,然后解释基本义项,最后依照类属给予文化内涵的阐释。在解释字义时,或援引经典、或讲解故事、或介绍知识、或谈及文史,并注意突现义项间源流因革。而且每个字的最后部分,都将话题聚集于该字类属领域的文化信息上,通过文化阐释,将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历史积淀的现实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

98岁的国学大师文怀沙欣然为该书的出版题词:“纷?宜修?而不?兮”。著名学者黄苗子看了书稿后,写下了“仓颉造字鬼夜哭,土生说字神人服”的题词。漫画家方成作为李土生的忘年交以及他十年艰辛“说字”的见证者,撰写了题为《汉字研究著述的奇葩》的文章,称赞道:“现在的学术研究,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风气很盛,平庸陈旧的研究成果充斥着汉字文化领地。土生先生作为一个民间学者,凭着对传统文化的满腔热忱,对汉字的深刻体悟,不汲汲于富贵名利,潜心积虑,优游餍饫于其间,其‘自得’的治学态度实在令人感佩。”

病房中的季羡林先生也抽出时间兴致勃勃地听“土生说字”。季老问:“有没有佛字?”李土生找出“佛”字,对季老说:佛,从“人”,从“弗”;“弗”表否定,为“不”之意。“人”“弗”相合,意为“佛”不是世俗中人,而是智慧之人,觉悟之人,觉行圆满之人。“佛”字左半部分以“人”字作为部首,突出了学佛之人首先要把做人放在首位,要做一个慈悲善良之人。“佛”的右半部分由“弓”、“丿”、“丨”组成,“弓”字弯弯曲曲,喻示从凡间到极乐世界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成佛需要经过众多劫难,才能脱离生死苦海,摆脱六道轮回,最终到达涅磐的彼岸――极乐世界。修行的目的是要由迷钝到开悟,由愚痴到智慧,由凡人到圣人,因此“弗”中之“丿”为邪,“丨”为正,“丿”“丨”穿“弗”而过,表示不论是正人邪人、善人恶人,只要能弃邪归正,弃恶从善,摒除“贪”、“嗔”、“痴”,向往“真”、“善”、“美”,均可成佛。

季老听后非常高兴,他双手合十,又微笑着握住李土生的手,然后欣然拿起笔,题写了“汉字很值得研究”几个字。

为汉字研究倾尽一己之力

李土生出生于浙江东阳,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武坛高手。他本人毕业于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是一位有十八年军龄的出色军人。或许是自小受家乡“勤耕苦读”风气熏陶,或许是“婺之望县”、“歌山画水”的习俗浸染,李土生对于文字的灵感和奇思妙想令人叫绝。

出于对“小学”的浓厚兴趣和对汉字研究现状的忧心,李土生决心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搞汉字研究。他说:“我为每一个汉字写‘传记’,既是记述历史,也是阐述现实;既是与读者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也是在进行社会与人生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作为民间学者,李土生得不到学术体制的保护和科研经费的支持,研究过程的艰难坎坷可想而知。研究开始时,李土生不会用电脑,又有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录入工作需要助手帮忙,于是,几台电脑,几张办公桌,几个书柜,土生文化工作室就这样成立了。

自工作室成立之日起,他上午给助手们讲汉字,下午请他们整理录入,下班前,将助手们整理的资料打印出来,晚上回家修改。每晚他都要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然后,睡上两三个小时,凌晨五六点钟又要早早赶到工作室,准备当天的讲课内容。春秋代序,寒暑易节,他不改初衷,这套“程序”一执行就是数年。

在学历等于能力,文凭等于水平的因袭观念的影响下,研究条件苦,别人不理解,论文发表难,专著出版难,成果鉴定难,社会认可难是每一个民间研究者都会遭遇的尴尬。冷漠、拒绝、嘲讽、不解等滋味李土生都尝到过。但是,他把汉字研究看作自己不容推卸的使命,咬牙坚持着。

说字,架起“繁”与“简”之间的桥梁

李土生满怀激情地谈起他的“汉字生命观”――

与西方用纯粹的抽象概念和严格的逻辑演绎去揭示对象世界的理性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注重的是直观、形象和感悟,也就是说,是一种通过感性、直观、形象的符号去体现对象世界抽象意义的“象思维”方式。象思维是汉字形成的重要理据。先民在创造汉字时,不论是创造什么字,都要使文字“象”那个所表达的物体。比如,山有山形,水似水貌,鹿有鹿容,鸟有鸟象。“牛”字角前伸,“羊”字角后卷,“豕”字尾下垂,“犬”字尾上翘等。如果无形可“象”的字,则想方设法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去指示或会意,用具体的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如“孱”字甲骨文为“一死人旁有三个孩子”之形,三表示多,意为“人死后留下很多无依无靠的孩子”,从而表达出“软弱”之意。“旦”字是太阳刚升起来,下面的一条横线是地平线。

李土生有独特的汉字信息观。他认为汉字简化有得有失,但得不偿失。首先,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表意特性。比如“?”原本是象形字,简化后的“车”字已无象形可言。其次,由于汉字简化采取的同音替代等方法,造成了繁简不能一一对应,人为地造成了用字的错误和字义的混淆。如发展的“?”和头发的“?”已无法区分。最重要的一点是,汉字的简化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减化”。越古老的字形往往越能够体现造字意图,而汉字笔画的一简再简,很大程度上已掩盖或遮蔽了古人造字的智慧,造字的理据。比如“医”,繁体为“?”或“t”。繁体“t”字从h,从巫;“?”从h,从酉。“h”是治病时的扣击声,“h”中有“殳”,为敲打,代指调药用的木棒或拍打、敲击、点穴、推拿、按摩等手法。“巫”为巫医,“t”从巫,是因为医与巫初期是合二为一的。“酉”本义为酒坛子,“酉”为酒的本质,酒为药引子或指熬药或酿药酒用的罐子,所谓“无酒不成医”。“医”从繁体到简体的演变,其实就是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近现代不断受到西医影响的一个折射。它的简化意味着现代中医逐渐弱化了“望、闻、问、切、针灸、按摩、推拿、砭针”等整体诊疗医治的方法,有意无意地实践了“西医是治人的病”的局部诊治理论,远离了“中医是治病的人”的全局诊疗优良传统。所以,简化后的“医”字更多地体现了中国现代医学的现状。

认识、了解繁体字是阅读古代文献的基础;简体字大多是简单的记录符号,如何让这些符号变得丰富生动?李土生独辟蹊径地采用识繁释简的研究思路,在繁简认知间架起一座桥梁,达到繁简“双赢”的目的。

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汉字的弘扬

从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课》中,人们了解到一个深刻的道理:欲使一个国家败亡,必亡其语言文化;欲使一个民族振兴,必先培养孩童对母语的感情。基于这样的认识,李土生不遗余力地为汉字奔走呐喊,他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汉字的弘扬;他要“让汉字最大限度地覆盖整个世界”。

2003年,李土生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科技礼堂作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演讲。演讲时,他总是一身唐装,不带讲稿,甚至不带一张卡片或纸条,数十年潜心研究易、儒、道、佛、中医、书法绘画的经历,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言及“国”字,他说繁体“?”由“囗”、“或”组成:“囗”为范围。主权、领土与人口是国家的三要素。一个国家唯有保持国土完整,才算得上主权独立的国家。“或”中之“戈”为保卫国土与主权的武器;当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侵犯时,百姓都有持戈捍卫的权力和义务。简化字“国”从囗,从玉。“玉”为美石,古人将五德比赋于玉,是美好和财富的象征。“囗”“玉”为“国”,寓意:国家应该是国人心目中最美好的、最美丽的家园。首先,“囗”内之“玉”是完整无缺的,作为一个美好的国家,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主权独立,是最基本的前提。其次,“玉”为玉玺,象征国家的主权,只有主权独立,不受侵犯,才算得上真正的国家。第三,“玉”为宝藏。国家应该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第四,“玉”象征财富。“囗”内为“玉”,寓意民富而国强。第五,“玉”为世上珍宝。“囗”内为“玉”,寓意国家要保护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第六,“玉”晶莹剔透、纯洁美丽,寓意国家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首先要行为光明磊落,对外政策高度透明,不觊觎他国利益;其次要有主权,不被别国操纵,不被利益控制。他的“国”字观,不仅让外国学生啧啧称赞,而且使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深受启发。

近十年来,李土生在世界各地边讲中国传统文化,边传授中华术数。他在南非与黑人硬汉过招,在英国和绅士夫人恳谈,在意大利与友人辩论,在新加坡向公众演说,无非是为汉字、汉文化的传扬尽一片赤子之心。有不少外国友人都甘拜他为师,李土生第一个要求就是让他们学习汉字,讲好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仅仅几天,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第一批上架销售的10卷本《土生说字》已然告罄。这让他多少感到欣慰。他说:“剩下的6000个常用字、次常用字和通用字,我已经拆解完毕,等条件允许时就会面世。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