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教育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历经近30年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就,并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其问题与弊端也逐渐暴露。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大规模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并对我国的高考改革产生了影响。
统一性与多样性。就世界各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发展趋势而言,
高校招生自主权。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为了减少或避免政府对高校具体招生事务的直接行政干预,使高校本着对自身发展负责的原则,来制定具体的招生标准与实现质量保证,这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共同趋势。国外许多高校拥有很高的招生自主权。在中国高考的历史上,高校几乎没有招生的自主权。近年来,教育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尤其是2005年复旦和上海交大部分自主招生,使中国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考试评价体系与录取方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行的是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和综合性选拔标准,它包括大学入学统一考试、中学学业成绩和年级排名、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和入学申请书、推荐信和面试等。这种做法除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业情况外,还可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能力等高校特别关注的因素。反观中国,实际操作时基本只看高考成绩,但却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利于特长生的选拔,也不利于各高校按自己的办学特点、学科专业特点、学校类型等个性要求去选拔学生。
高考与学校教育的关系。高考与学校教育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由于考试本身具有的测量、教育和社会性三大功能,使它成为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贯彻教育方针、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驱动力。高考作为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大规模考试,更是成为中等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因此由考试的性质所决定的高考对学校教育的导向功能是无法回避的;反之,学校教育的目的又制约高考的内容和方法。随着学校教育目标的不断调整,高考也唯有保持其时代性和社会性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系云南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