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贫困生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2007-07-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沈耀峰 通讯员崔乃林 路恩春 我有话说

小杰是山东理工大学2004级一名贫困学生,刚入学时曾有过迷茫、困惑和自卑,在学校师生的热情帮助下,他很快走出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困境,不仅能正视自己的贫困,而且以此为动力,先后两次获得了“优秀学生奖学金”。而小杰只是该校广大励志奋发的贫困学生中的一员。自2006年以来,山东理工大学不断创新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各项资助政策,注重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双管齐下,为贫困生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

新体系凸现资助与育人“两翼齐飞”

山东理工大学共有在校生32000人,其中经济困难学生就有5000多人,约占在校生的20%。面对如此多的贫困学生,为做好资助工作,2006年7月,学校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学校构建了以校内资助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全方位资助体系,校内资助以“5+1”体系为主,“5”是指“奖、贷、助、补、减”,“1”是指“新生绿色通道”。2006年度,学校发放奖助学金785万元,助学贷款到位1150余万元,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3000余个,发放学生特别困难补助及爱心基金27万元,学杂费减免123万元。

为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类社会资助资源,科学规划资助方式,提高资助效果,今年4月,学校出台了《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资助条例》。该条例在保持“奖优”的同时,特别对“助困”体系进行了完善,扩大了有效资助覆盖面。学校划拨经费100万元,专门设立校内助学贷款,优先安排外省籍经济困难学生贷款。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800元,部分特困学生平均每人将得到3500元的全额学费减免。

山东理工大学在资助工作中高度重视育人导向,把关心和教育学生作为贯穿整个资助工作的主线。凡是获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会有两次与辅导员30分钟以上的单独谈话。辅导员会针对每名学生的家庭状况和个性特点,帮助他们设计绿色成长方案,引导他们学会感恩,使学生从“他助”走向“自助”再到“助人”。

“校园绿卡”彰显人文关怀

为弱化贫困生心理上接受资助的“被赐予”意识,让他们有尊严地接受资助,从2006年开始,山东理工大学为每名贫困生发放了一张“校园绿卡”,作为各种资助的凭证。“绿卡”分为A、B两类,A卡的持有者是特困生,B卡的持有者是困难生。凡是获得“绿卡”的学生,学校对他们目前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持有绿卡者还可免费参加勤工助学中心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

为更便捷地帮扶贫困生,山东理工大学还成立了大学生事务中心,下设学生资助事务咨询、提交申请到资助事务审批等多个专区,为学生资助事务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使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快速、便捷的办理各类资助事务。

据统计,2006年度勤工助学专区每月接待学生1000余人次,处理勤工助学事务100余起,发放勤工助学工资40余万元;助学贷款专区每月接待学生1000余人次,处理到款查询、材料补发等国家助学贷款事务300余起。“校园绿卡”和“一站式”服务窗口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山东理工大学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工作理念,实现了对经济困难学生快速、便捷的资助服务。

“爱心工程”传递感恩之心

经过不断地创新,山东理工大学逐渐打造出“爱心超市”、“阳光家教”等资助品牌。爱心超市中的所有物品由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捐助而来,包括书籍、衣物、日用品等。每年7月份,学生毕业前夕,学校还组织专门的爱心捐赠活动,鼓励毕业生把自己用不了的书籍、衣物捐赠出来,处理后存入爱心超市。经济困难学生持“校园绿卡”就可以进入爱心超市免费选取所需物品。2006年,爱心超市接受的学校教工及学生捐赠书籍约30000册,捐赠衣物约4000件,价值达70余万元。

阳光家教工程分为家教的选拔与培训、家教双选会、回访与跟踪服务三个部分。学校选拔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培训,然后参加校内组织的家教双选会,向社会优先推荐。为便于“阳光家教工程”的推广,学校还专门开通了阳光家教热线电话,并充分利用淄博电视台等当地媒体的宣传作用,树立品牌形象。2006年,共为820名同学提供了家教岗位,获得家教酬金近90万元。

此外,学校还实施“爱心家教工程”、“岗位双选工程”和“勤工育人工程”等措施,使受资助学生在活动中撒播爱心,传递感恩之心,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经济困难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与支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