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等近日联合摄制完成了革命军事题材影片《夜袭》,又一次唱响了正义之歌,爱国之歌,英雄之歌。影片以1937年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爆发,忻口战役打响为背景,讲述了八路军1
29师769团接受任务,北上敌后,插到雁门关,消灭日军阳明堡机场,从而牵制狙击了向忻口进犯的日军增援部队,配合正面战场歼敌。今天,特推出四篇电影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革命的一切战争与凯旋,都写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歌里,都?铸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国旗和国歌声中。穿过历史的烟云,我们曾记否,那些冒着枪林弹雨、穿越战火硝烟的先烈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带出地狱之门,送入幸福的大道。怀念他们并从他们身上吸取前进的力量,于今显得非常必要。在建军80周年来临之际,由山西电影制片厂等联合摄制的一部反映八路军769团重创日本侵略者、取得辉煌战绩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夜袭》,正是以热血烽火般的镜头,让我们重回那一段峥嵘岁月,去看一看壮烈的征战,奔突的生命,豪放的呐喊和英勇的献身,心中不由得再次响起壮怀激烈、荡气回肠的战争之歌、英雄之歌。
1937年,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爆发。10月,忻口战役打响,八路军129师769团接受任务,北上敌后,插到雁门关,牵制狙击向忻口进犯的日军增援部队,配合正面战场歼敌。电影《夜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它独具魅力的故事。以陈锡联为团长的600多名勇士,虽然身穿破烂不堪的军装和露着脚趾的鞋子,手里拿的也是早已过时的枪弹和梭镖大刀,但毫不影响他们抗日的斗志和勇气。
影片一开场就激烈无比。正当陈锡联部队和晋绥军部队为争夺一辆军列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日本战机突然呼啸而来,沿着火车站疯狂扫射,站台顿时大乱,被打得溃不成军的两支部队,一下子被激怒了,他们并肩作战,向敌机展开英勇的还击。这组让人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激战场面,不仅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而且在一个个画面和细节中,从容细腻地介绍了战争的背景,两支部队的任务,以及以团长陈锡联为代表的各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有着极大的信息容量,称得上是经典的场面。
作为主人公形象,22岁的769团团长陈锡联在影片中起到了“灵魂”的作用。他是一个神形兼备、智勇双全的基层指挥员,沉稳中透着坚毅,机智中不乏自信,铮铮铁骨中有绵绵深情,紧张激愤的眼睛里也常常掠过幽默的神情,他一路且战且进,所带的769团成为日本侵略者抓不住、甩不掉、打不垮、摸不透的神出鬼没的八路军神奇部队。最后,一场举世闻名的“机场夜袭”,共歼灭日军200多人,炸毁敌机24架,在我军史上写下了“以弱胜强”的辉煌一笔。作为历史人物,他在银幕上的艺术形象是历史与艺术的结合体,创作者不虚美,不夸饰,真实客观又多侧面地展现了特定时期这位历史人物那种“虽弱不言败,强敌压不倒”的胆气和血性,给观众带来了艺术上的审美愉悦。
影片还生动刻画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如勇敢憨厚的三营长赵大力,机灵活泼的侦察排长狐仙,淳朴执著的侦察员小刘,从怯懦到疯狂的新兵“姑娘”,勇敢机智重战友情的小飞刀,以及美丽、开朗、痴情的国民党爱国女记者黄小娟等,这一群鲜活可爱的年轻人,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捐躯者,从他们身上,再一次印证了一部血染的革命战争史中有多少爱国英魂,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载入不朽的历史丰碑。
对一部战争影片来说,拍摄战斗场面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影片的成败。《夜袭》之所以是一部好看、耐看的战争片,就在于它对战斗的场次、场景、场域的设计都极为讲究,无论是枪弹、烟火、炸点,还是大小战役中的枪战、炮击和格斗,都拍得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另外,也得益于美工、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造型部门的严格要求,真实再现了1937年那个不同寻常的年代。而在各个战斗中,特技、音响的高品质运用,使影片在战争的整体规模、氛围营造、环境真实上都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具有强大的视听冲击力,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看过以后颇觉过瘾。当然,影片对情感戏的重视,并注重对剧情和人物的众多细节描写,也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部优秀影片,《夜袭》的意义更在于让广大观众通过影片,进一步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性。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文艺作品永远不能忘却肩负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使命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