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高校以及在校大学生对英语过分“偏爱”,大学生英语在不断进步,但作为母语的汉语水平却有“退化”的趋势。诚然,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仔细考量高校英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及其实际应用能力,则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英语教师虽然能够讲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然而其汉语水平之低却让人汗颜。教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涉层面颇多,但目前唯独缺乏对英语教师汉语水平的科学评估。一些学校片面强调教师的英语水平,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汉语的实际能力,致使英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与英语水平之间应有的平衡缺失。从表面上看,这样似乎是突出了英语的“专业”地位,而实际上却是陷入了语言教学认识的误区。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外国语的教与学都必须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之上,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是交流信息、传播文化等,所谓交流一定是双向、互动的,既需要将英语承载的各种信息、文化如实、准确地转换成为汉语,也需要将汉语各种信息准确地翻译成英语,英语与我们母语汉语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恰在于此。反之,仅仅偏重于其中的一方,必然消解语言学习的真正价值。
当然,高校英语教师的主业和安身立命之本是英语。在高校“英语至上”的大背景下,要求英语教师提升汉语水平,提高汉语素养似乎是“南辕北辙”。其实不然。提升英语教师的汉语水平,既属于认识问题,也是理念问题。首先应厘清的是,无论多流利、精到的英语都应服务于母语,准确无误的母语及其表达才是检验外国语学习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不是各种名目的考试及其通过率。和所有的语言一样,英语的工具、桥梁属性不能变更。英语的教与学归根结底要落实在为母语服务的层面上,但如果母语达不到“过级”标准,作为工具的英语一定也是迟钝的,桥梁自然无法“畅通无阻”。比较常见的事例是,许多高校英语教师遇到比较难译、难解的英语句子时,要么生硬地翻译出蹩脚汉语,要么采取“解构主义”手段,将复杂句子化解为若干单句,以应付课堂教学之需。这些教师一个共同的困惑是,并非因为不明白英语,而是找不到恰当的汉语。此外,一些英语教师能够在讲台上对各种翻译技巧侃侃而谈,却对一些文化内涵丰厚的汉语的翻译茫然无措。
正是基于上述,笔者认为应改变把英语作为唯一标准的现状,对高校英语教师提出明确的汉语诉求,在英语教学评估体系中增加汉语修养评价比重。汉语水平既是高等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改善高校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谈到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及其构成,人们往往热衷于文化知识构成、加深背景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等问题的讨论,却忽视了汉语水准的诉求,这难免有不全面之处。经济全球化的确凸显了英语的地位,但绝非意味着母语是“二流语言”。汉语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英语教师在具备丰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用心培养、“修炼”汉语素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会在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因此,除了强调高校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质、素养外,应特别强调增强、提高汉语素养,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论及今天在校大学生汉语文水平下降时,人们常常列举许多学生从未阅读、或未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的事例予以说明。但如果询问高校英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高校英语教师中的主体和骨干)是否完整阅读过“四大名著”,答案恐怕同样无法令人乐观。基于高校英语教师汉语素养的实际,积极倡导高校英语教师提升汉语文修养,并使之成为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已势在必行。
提高在校大学生汉语水平,既依赖于大学语文教学,也需要相关专业教学活动予以配合。在诸多学科专业中,与汉语关系最为密切者当属英语。高校英语教师结合英语教学,注重语言“双修”,定能收到“双赢”的效果。(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