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地保护问题上,政协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参政议政,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的集中采访时,对湖北省政协为保护湿地建言献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优”于水,“忧”于水,这是湖北面临的实际
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包括湖泊、沼泽、池塘等。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
一份建议救了洪湖
七月的洪湖,水天相接,荷叶摇曳。11日,刚从洪湖返回的两位年轻研究员赶到武汉同济医院,急着要把最新的情况告诉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武汉测地所研究员蔡述明。此时,年近七十岁的蔡述明正躺在病床上,心里放不下达40年交情的湿地。
洪湖不仅是湖北最大的天然湖泊湿地,还是我国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然而长年无限制的开发和掠夺,“浪打浪”变成了“网打网”,湖泊面积从130多万亩减少到现在的53万亩。面积的减小引起湖泊调蓄能力的下降,洪涝灾害加重。
2004年10月22日,在中共湖北省委召开的一次省民主党派主委座谈会上,蔡述明提交了《关于优化洪湖管理,保护湿地资源的建议》,从六个方面建议湖北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还世人一个“美丽的洪湖,生态的洪湖”。几天后,俞正声书记作出批示,要求一个月内在洪湖召开现场会,并请蔡述明参加。
现场办公会上,俞正声书记、罗清泉省长出席并讲话。会议采纳了蔡述明的大部分建议,并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通过五年努力,让‘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帆稻谷香’的美丽景观再现洪湖之滨。”这个振奋人心的目标让蔡述明激动万分。
轻轻推开病房的门,研究员王学雷紧紧握住老师的手,压低声音缓缓地说:截至目前,围网拆除任务已完成70%,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部分区域达到二类水标准,洪湖水又开始“浪打浪”了。听罢,蔡述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05年11月,蔡述明获得了国际湿地最高科学奖――三年一度的拉姆萨尔湿地保护科学奖。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我国第一个获奖的科学家。“作为知名人士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蔡述明教授将自己的科学成就成功应用于湿地保护,并取得了实效。”《湿地公约》网站这样阐述“蔡”的获奖理由。谈及此事,蔡述明对本报记者感叹:“是政协给了我一个建言献策、发挥作用的舞台。”
省政协主席情系大九湖
“大九湖湿地抢救保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7月12日下午,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说,他们所提保护湿地的建议案再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美丽的大九湖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北部,3万亩湿地被群山环抱,它是汉江支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点――堵河的发源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九湖经历了兴建养殖场、种植高山无污染蔬菜、开挖引水渠等多次开发后,湿地功能被严重削弱。大九湖的现状牵动着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的心。去年7月,他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部分单位专家来到大九湖村,徒步5.5公里穿越草场,考察大九湖的自然状况。
11月份,在听取林业部门、林区政府及中科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省政协主席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资源的建议案》。《建议案》提出:确立保护与开发基本原则;采取工程措施,恢复部分湖泊水面;打通交通瓶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湿地保护和利用的进度;加强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建议案》中的六点建议,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今年5月上旬,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就大九湖湿地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适度开发”的方针,要求科学规划,科学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心血智慧催生一串串保护措施
近年来,湖北省还先后对龙感湖、沉湖、网湖等重要湿地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措施,已建立了2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3.09%。
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的管理机构82个,环保、水产、水利等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达2000多人,形成了以林业部门为主、多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
目前,省林业局已将《湖北省湿地保护条例(送审稿)》报送省政府法制办;《条例》已列入了省人大今年的立法计划,即将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不一般的建言,不建一般的言。”这是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经常向政协成员强调的一句工作心得。多年来,正是因为按照这一高标准的要求,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专题调研工作,湖北省政协的参政议政成效有了明显提高。(本报武汉7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