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振兴、国
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是全党的责任,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党心所归、民心所向。
一个政党要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必须有共同的信念;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富强,必须形成共同的意志;一个民族要不断奋发向上,必须凝聚共同的力量。用共同的事业,把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意志、共同的力量凝聚起来,就会使政党和人民紧密相连,形成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追求,从而也会造就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造就一个团结向上的国家,造就一个奋发有为的民族。这种事业,越是能充分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越是能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就越是能成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有了在共同事业基础之上的团结,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任何压力和冲击都能顶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共同追求,是团结和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强大动力来自人民,其深厚基础也在人民之中。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们在不同利益、不同要求和不同选择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趋势。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家园的思想和精神,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这样一种有着广泛包容性的共同事业,已为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所认同、所接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是我们的优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提供了根本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已经广泛深入人心,而且已经直接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当代中国,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召力量,都能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精神风貌。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硕果累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和人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的理想推动着我们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共同的信念支撑着我们勇往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老的中国曾经有过辉煌和强盛。然而到了近代,中国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中国陷入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社会面对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也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和梦想。面对民族的危亡,面对国家的贫弱,在屈侮的悲愤中奋起的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地寻求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之路。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中国的命运,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救中国的主张,并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争取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不仅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同时也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起步,一开始就是同强国富民、实现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的。实现强国富民这一特定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既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要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围绕着强国富民这个历史任务,围绕着发展这个主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历经曲折之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也使我们找到了强国富民、实现民族振兴的正确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把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与现代化实现联系在一起,把民族振兴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在一起,遵循规律,符合实际,贴近现实,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不断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实现着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党和人民,立足于时代坚持社会主义,立足于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立足于国情建设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团结奋斗,我们的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展现出越来越美好的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挫折以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自信。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充满信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中国人民从历史的进程和切身的体验中,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无论我们今后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各方面的方针政策、体制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也是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前进的。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延伸。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从书本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符合国情实际和时代要求。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对国情、世情和党情认识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经艰辛,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人民进行的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人民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又取得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经验。但是,我们仍在探索中,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世纪以后,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好发展中新矛盾新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跟上实践的要求,跟上形势的变化。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我们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执笔: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