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我的岗位上,让有限的生命为党的事业而燃烧。”
癌症手术动完后,身体还未复原,浙江省绍兴市档案局局长兼档案馆馆长卞峰煜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为新档案馆的建设奔波――他心里实在放不下档案事业的发展。
“清冷”岗位上干出了火
热事业
1951年出生的卞峰煜曾是浙江最早的援藏干部,担任过西藏林芝地区监察局副局长。2000年12月,他调至绍兴市档案局任局长。全新的事业,激起了卞峰煜一种新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如何使档案从“文件仓库”中走出来,从“书斋式”的环境中跳出来,这是卞峰煜孜孜以求破题的工作目标。他大胆打破档案接收利用中时间、区域、卷宗界限,大胆地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提出了“大档案”理念。市档案馆馆藏从2000年的不足8万卷上升到2006年的30万卷,馆藏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卞峰煜依据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首先提出档案开门服务的创新思路:“老百姓有权利用档案,我们就有义务提供档案服务”。2002年初,绍兴市档案局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党政文件查阅中心,集中收集与老百姓工作、生活有关联的“红头文件”,公开向社会开放,受到了省政府办公厅的充分肯定。不久,在全市各级档案馆都建立了文件查阅中心。2003年4月,他又指导越城区皋埠镇建立了全国首家乡镇文件查阅窗口,初步形成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三级网络。近些年,卞峰煜又积极开拓档案部门为民服务的新领域,在全省率先启动婚姻、房产、公证等民生档案的对外开放,彻底改变了档案馆门可罗雀的状况,查阅档案的人次连连翻番,其中90%的查阅者是普通群众。卞峰煜在“清冷”的岗位上干出了火热的事业。绍兴市档案局自2000年以来,多次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的称号,在市级机关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一等奖部门。2003年,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十五”期间,全市档案部门有7个科研项目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其中有两个项目获国家档案局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
不能大楼竖起来了,人却倒下了
作为一名经济发达地区的处级干部,卞峰煜的办公桌上仍然是一台堪称“上世纪遗产”的“金长城”电脑。他没有配车,整个档案局只有一辆老旧的桑塔纳,只要是工作需要,工作人员随时都能用。
2004年,投入8000万元的绍兴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始奠基建设。有人说,基建工程是“一块肥肉”,卞峰煜以此为鉴,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能大楼树起来了,人却倒下了。”为了不让腐败有可乘之机,在新馆舍建设过程中,项目招标、施工方案、内部装修,他事事公开,工程每一阶段,他都要求机关全体干部人人参与讨论,以干部民主投票的形式形成最终决策。对施工进度中,平出的每一块场地、开挖的每一条管沟,他都实地勘察,反复测量,丝毫不放松要求。在工程填塘渣时,为了保证新馆舍有一个坚实的地基,他还半夜里跑到工地,查看有没有偷工减料。一位施工员挖苦他说:“都说‘土石方’是‘鬼石方’,开挖以后谁也不清楚具体方量,不可能不浪费一点钱,你都是要退休的人了,还那么较真干嘛?”卞峰煜严肃地回答道:“要干好工作就不能有半点虚假,必须确保国家投资的每分钱都用到实处!”
与病魔的生死抢跑
档案馆新馆项目启建,也是卞峰煜与病魔赛跑、抢时间的开始。2004年初,医生在卞峰煜的甲状腺里发现了肿瘤,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可他一心扑在新馆的建设上,无论如何也不肯住院。2005年,卞峰煜病情进一步加重,被确诊为甲状腺癌,需要马上手术。在医生的再三要求下,他才勉强住进了医院,但他放心不下新馆建设,最终还是在自愿放弃治疗的协议书上签了字,离开医院返回工作岗位,平时就靠中药来做一些辅助治疗。很快,药杯由小变大,大杯换成了暖壶,暖壶又换成了大号的可乐瓶。直到2006年7月,档案馆新馆的桩基基本打好了,卞峰煜才答应转赴上海治疗。经检查,病情比想象的更为严重,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颈椎,手术风险非常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外貌朴实的卞峰煜,主刀的肿瘤医生非常不解,开始还把他当成了一位讳疾忌医的农民,当了解到卞峰煜档案局局长身份和为了工作推迟就医的情况后,医生护士无不动容。手术后,气管切口迟迟不能愈合,又需要长期放疗。病至如此,有人劝他:“歇歇吧,别干了,留给下一任吧。”卞峰煜手里捧着药罐子,心里还是放不下档案事业的发展。2006年11月,他还在绍兴住院,听说新馆已盖了三四层高,他忍不住溜出病房,跑到工地转了好几圈。第二天,刚刚有所好转的伤口又发炎,脓血都流到领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