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墨菲的“中国古典复兴”建筑在美国

2007-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司徒一凡 我有话说

美国建筑师亨利・基拉姆・墨菲(HenryKil-lamMurphy,1877-1954年),18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次年在纽约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由此开始其建筑师的职业生涯。他于1914年来到中国,并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岁月中,将自己事业的重心放在中国,醉心于探索、研究将中国丰富的建筑传统与西方先进建筑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建

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先后在长沙、福州、南京、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广州、武汉、天津、沈阳等地规划设计大学校园、学校建筑和其他公共建筑,并主持南京的城市规划,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一批被称为“中国古典复兴”风格的建筑。他在中国的建筑实践,对我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以及中国建筑师运用西方建筑理论创造新的民族形式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鲜为人知的是,墨菲的“中国古典复兴”式建筑在他自己的国家――美国也有迹可循。1926年,正在中国忙得不亦乐乎的墨菲,作为“美国一流的中国建筑专家”受聘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为其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附近的克罗尔・盖布尔斯设计一个有8幢住宅的“中国村”。这些住宅的外形全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而室内布置和设施则完全是西式的。墨菲对中国建筑细部的把握及其与园林的完美结合,在这个项目上得以充分表现:主体建筑屋顶采用中国皇家风格的琉璃瓦,车库等附属用房则有岭南建筑装饰特征,而门楼的屋脊起翘属闽南风格,围墙上则有江南风格的漏窗。他将自己多年来游历中国南北各地所见到的不同建筑风格共冶一炉,在这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住宅建筑风格。这些住宅于1927年春落成,至今仍在使用,并被列为当地的文化遗产和观光景点。

另外,墨菲在美国还有一个未曾实现的规划设计作品。1936年4月,已退休回到美国的墨菲,为纪念金门大桥1939年落成100周年而举行的“旧金山湾博览会”准备了主题为“太平洋的庆典”的总体规划。他将此次博览会视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因为将有1500万参观者来此“受教育”。在规划中,他采用自己钟爱的中国传统宝塔形式,设计了博览会中心的“太平洋联合塔”,以东方建筑形式与西方工程技术的结合来体现这种联合的含义。墨菲的规划设计方案向公众带出以下明显的信息:1、强调增加“太平洋意识”的重要性;2、强调“太平洋的潜力”;3、为未来的优势准备好平台。可以说,他是美国建筑师中最早意识到太平洋因素对美国的重要性的人。此规划虽然最终并未实现,但他有关“面向太平洋”的观点,引起当时美国人对诸如历史如何为未来服务、东西方如何加强商务联系、美国应该如何更有力地将太平洋作为新的前沿等问题进行思考,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的范畴。今年是墨菲诞生130周年,谨写此文以志纪念。

克罗尔・盖布尔斯“中国村”住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